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咏柳诗话     
柳在树木绿色家族中,既无松柏之常青、桃李之妍艳、又无绿竹之挺拔、白杨之伟岸,更无南檀之华贵、北楮之珍奇。但她是遍布神州大地的风景观赏树,婆娑袅娜,妩媚多姿,春风吹拂,轻歌漫舞,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无限诗意,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咏柳佳作名句传世。《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此为柳树入诗之最早记载。汉代,“庶入无坟,便树以杨柳”。东晋陶渊明遁隐躬耕,与柳为友,堂前栽柳五株,自号“五柳先  相似文献   
2.
夏秋之交,倘徉湖塘边,放眼荷花荡,那碧如玉盘的荷叶、清丽典雅的荷花、随风飘曳的莲蓬、脉脉浮动而沁人肺腑的幽香,还有那翩翩起舞的粉蝶、嗡嘤穿飞的蜜蜂、俏立荷尖的蜻蜒和那不时跃出水面、溅起簇簇浪花的肥美鲤鱼,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情思萦绕。古人诗句悠然浮现脑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古人喜爱荷花,称颂为“花中君  相似文献   
3.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陕西黄陵县城北的桥山,因安葬中华民族之元祖——黄帝,成为举世晓知的“天下名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轩帝登天去,陵高耸柏林”。黄陵古柏是我国最早、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人造林。在历史的长河和自然的变迁中,“大荒浮黄云,众山失故黛”,茫茫黄土高原成了光坡秃岭,唯独“黄陵古柏甲天下,气味芳香袭万家”。探其由,颇有趣,索集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在梁山脚下,李逵扼守要隘黑风口的东侧,有一片杏桃柿梨间植、村民散居其中、绵延十余华里的果林山村,这便是《水浒》中的“十里杏花村”。它三面环山,东临湖河,风景秀丽,环境幽美。据史书记载,此处乃唐代佛教胜地。杏花村头,雪山峰下,曾建有殿阁参差、构筑嵯峨的法兴寺。每当日暮山阴时,唯独寺中霞光闪灼,故有“法兴夕照”奇观。寺已不存,但寺内主持“东鲁西竺法师墓”犹在,尚有七级佛塔矗立,碑文载有明嘉靖年间爱国僧人西竺禅师“率僧兵三千余众”抗倭战绩。其寺之上,依山而建莲台寺,唐高宗、武则天东巡,曾两次驾临此寺。可惜,现仅存一尊四米高莲台石佛。基部为  相似文献   
5.
在东岳泰山之南、山东曲阜市以东的泗水县境内,有一处涌泉星罗棋布、风光幽美秀丽的水景奇观——泉林。它因名泉荟萃、密布如林而得名。《山东通志》将其列为“山东诸泉之冠”,可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济南相媲美,堪称齐鲁泉群之最,是以独特自然景观而闻名的游览胜地。泉林位于泗水城东25公里处的陪尾山下,是泗河的源头。绿树成荫,流水潺潺,风光旖旎,空气潮润而清新,游人至此顿觉心旷神怡,有超世脱俗之感。这里有大小泉眼数百个,其中有名的计7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