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矿山开采是造成环境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揭示重金属在污染区的富集特征及潜在生态效应对重金属污染防治有重要意义。以粤西某硫铁矿区废水池沉积物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和分级提取法分析底泥中Tl、Cr、Ni、Co与Cd总量和各化学形态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并结合矿物组成分析阐明富集及迁移机制。结果表明:底泥中Cd含量远超我国土壤背景值,且Cd主要以弱酸可交换态的形式存在;Tl含量同样远超我国土壤背景值,以残余态的形式为主;Cr和Ni含量均略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也主要以残余态的形式存在;Co含量小于我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具有较大的弱酸可交换态比例。综合富集因子法和风险评价指数分析,底泥中Cd具有很强的环境潜在危害性;Tl具有强的环境潜在危害性;Cr和Ni具有中等程度的环境潜在危害性;Co没有环境潜在的危害。硫铁矿区废水池底泥是重金属(Cd、Tl、Ni和Cr)重要的汇和潜在二次污染源。硫铁矿区废水池底泥中Cd和Tl高度富集,Ni和Cr具有低—中等程度的富集,废水池底泥的污染防治与资源回收同样值得思考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