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水质酸化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人工模拟试验,评价了水体酸化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忍耐pH的阈限为5.0—5.5.  相似文献   
2.
水体酸化对藻类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综合生态模拟(微宇宙)试验和藻类生物测试,研究了水体酸化对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酸化对藻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8h-EC50和96h-EC50(对斜生栅藻)分别为pH4.45和4.65,当pH≥5.5时,藻类的光合作用对酸度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当pH<5.0时,缓冲能力较弱。低pH对淡水生态系统的阈值处在5.0—5.5间,pH5.5可推荐为水体酸化标准。研究了两个小型酸化水体(pH4.7)中的藻类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3.
酸化水体中的藻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酸沉降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1991年至1992年间,对地处我国重酸雨区域的重庆市郊6个水体中的藻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绿藻门的种类最多,占种类总数的50%以上,其次是蓝藻或硅藻。藻类的细胞密度、生物量和叶绿素a,在酸化水体中(pH值<5.0)分别为23.3~49.9万个/L,0.59~1.05mg/L和0.65~3.01mg/m3;在轻度酸化水体(6.0>pH值>5.0)分别为433.9~680.0万个/L,6.6~21.75mg/L和14.66~25.19mg/m3。三项指标均随水体酸度的增加而减少。酸化水体中的藻类生长潜力(AGP)很弱,低pH值和可给态磷的不足是造成AGP低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碳、氮、硒和铝在酸化水体中的形态特征。被研究的典型酸化水体中4种元素的最主要的形态分别为DOC、Se(IV)和。分析了这些元素的形态与水体中39种测定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几种主要形态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酸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重酸雨区重庆市郊六个不同酸度水体中的藻类和浮游动物进行调查和比较的结果表明,酸化水体(PH<5.0)中的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分别较同一地区正常水体的少41.88%50.0%;细胞或个体密度分别较正常水体的少70.0%和34-67%。轻度酸化水体(6.0>PH>5.0)的上述指标亦较正常水体的低,但不如酸化水体的明显。  相似文献   
6.
污水处理生物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而水源污染却越演越烈的现象,选择性地综述了湿地工艺、固定化藻类和活性污泥等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及其在净化废水、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方面的显著作用。三项生物技术的共同特点是高效快速、低耗节能、简易实用、管理方便且能耐受高负荷污水的冲击。净化污水主要通过基质的过滤吸附、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植物根系或藻类的吸收利用等理化和生物的协同作用。确保和提高污水净化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湿地系统——水力负荷与停留时间、有机污染物负荷、根系发达的植物种类;固定化藻类——载体的传导性能和孔径、校固定藻类的细胞粒径、密度和生长状态、藻类生长的最适pH和温度条件;活性污泥技术——单位体积内好气性微生物的浓度及其与其他活性生物的比例、活性污泥的循环速度与回用、系统中的溶氧浓度和好气条件。  相似文献   
7.
综合生物塘处理城镇污水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报道了一种新的高效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塘系统的中试研究结果.本生物塘系统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分别为污水净化区,水质修饰区和综合利用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呈带状分布于塘系统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不同搭配组合.较之传统氧化塘和一般的水生植物塘、综合生物塘的处理效果较好,COD、BOD、TSS、氮、磷等污染组分去除效率较高,细菌,病毒及诱变活性明显下降。在污水净化的同时,收获大量的水生植物及鱼,蚌等水产品.水质明显改善,出水可用于水产养殖和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8.
综合生物塘处理城镇污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一种新的高效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塘系统的中试研究结果。本生物塘系统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分别为污水净化区,水质修饰区和综合利用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呈带状分布于塘系统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不同搭配组合。较之传统氧化塘和一般的水生植物塘、综合生物塘的处理效果较好。COD、BOD、TSS、氮、磷等污染组分法除效率较高,细菌,病毒及诱变活性明显下降,在污水净化的同时,收获大量的水生植物及鱼,蚌等水产品,水质  相似文献   
9.
安徽太平湖水库饵料生物资源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11月至1993年8月,对太平洋水库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该库的天然饵料资源比较丰富,与8年前的资料相比,各类饵料生物的生物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饵料生物的年产鱼潜力合计约为125万kg,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湖水库目前水质状况尚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酸沉降对水陆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典型地区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和临界负荷值,笔者对赣、鄂、湘3省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的SO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待别是江西省的红壤,吸附SO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达11.52mg/g士;其余依次为黄壤、棕红壤、黄褐壤和黄红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14,8.83,6.86和6.53mg/g土;红色石灰壤对SO的吸附能力最弱,最大吸附量仅3.55mg/g土,只及红壤的30.8%。可以预计,就地区而言,以红壤为主的江西省是我国对酿沉降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