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69年。经由瑞典政府提议.联合国大会决定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以环保为主题的会议.是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72年6月5日,会议在斯德哥尔摩隆重开幕。13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行动计划》。宣告了人类环境新观念的诞生,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1972年6月5日。全球环境保护的航船从斯德哥尔摩启航。33年过去了,让我们重回斯德哥尔摩,去寻找历史的轨迹.去了解这座环保之都的未来航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一个深受自然恩惠的国家,而且国民们都感觉到了这种恩惠。”日本北九州尤其享受到了环境保护给他们带来的恩惠。提起北九州,便不能不提及上世纪中叶,轰动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1968年3月,在日本的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突然有几十万只火鸡死亡。不久,发现了一批奇怪的病人:眼睑浮肿,眼分泌物增多,全身起红疙瘩,肌肉疼痛,四肢麻木,肝功能下降,胃肠道功能紊乱,有的因医治无效而死亡。这种病很快蔓延开来,受害者达1万多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米糠油事件,也称火鸡事件、多氯联苯污染事件。“公害事件”之后,北九州从政府到民间企业,从学者到普通市民,都把环保事业当成头等大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把连大肠杆菌都不能生存的“死海”,变成了百种鱼类的生产基地,把日降尘量位居日本首位的“七色烟城“,日本第一个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奖“的城市,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地球首脑会议)上,北九州获得“联合国地方城市表彰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美国《商业周刊》评出了本年度的25位“亚洲之星”。他们不仅包括金融界、管理界及创新界的社会精英。还有来自社会其他领域的成功人士。其中,中国有6人入选,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入选其中。 2005年,中国在“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的时代注释下,环境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环保总局开始向积弊多年的沉疴开刀,在频密的媒体曝光中,潘岳和他的同事们以果断的行动和个性化的发言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的谈资。无形中也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前不久举行的“绿色中国”第九届论坛上,来自 国内外的官员、专家学者和NGO,就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中国 的绿色经济发展问题;中国的环境教问题,以及环境保护与公众 参与等问题,从各自的角度,站在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增长与资源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表了他们的真知灼见。本刊根据会议 主办方提供的录音整理资料,选择摘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绿色MBA"关于BELL的中国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化社会从绿化心灵开始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因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每个国家的环境问题的类型有所不同,但无不面临环境危机我们意识到,要转危为安,我们需要工业文明的变革,社会的转型,价值的重建和市场标准的重型,只有这样,一个“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才有希望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介绍的是大学工商学院的环境教育,我们相信,要建成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企业,首先要从绿化人的心灵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酸模”前,让我们先读两则“消息”. 好消息:“十五”期间,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5年来,国家投入工程建设专项资金23亿多元,累计造林300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133万多公顷,创建了一批防风固沙、沙退人安的“生存工程”.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南缘等地实现了治理速度快于沙化速度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人长期自认处于世界中心,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生态状况有关.这里提出了一个文化生态的概念,即文化生态由自然场与社会场交织而成.“自然场”指人在生存与发展所附丽的自然环境,又称地理环境.而对此做出最早概括的是《尚书》中的描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美国《商业周刊》评出了本年度的25位“亚洲之星”。他们不仅包括金融界、管理界及创新界的社会精英,还有来自社会其他领域的成功人士。其中,中国有6人入选,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入选其中。 2005年,中国在“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的时代注释下,环境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环保总局开始向积弊多年的沉疴开刀,在频密的媒体曝光中,潘岳和他的同事们以果断的行动和个性化的发言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的谈资,无形中也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
一切有责任心的中国人,都有义务积极推动和参与环保事业,政府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公众参与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