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铅锌矿区土壤-植物系统中植物吸收铅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基于野外现场系统采样,结合室内全量、形态含量检测技术,分析了湘西铅锌矿区几类粮食中铅等元素的质量状况以及水稻植株中铅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湘西铅锌矿区粮食中存在高铅污染风险,与对照相比,矿区稻米、玉米、黄豆等粮食中铅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2.4倍、1.2倍和3.3倍.粮食铅含量因品种不同、采集部位不同而异,铅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豆>稻米>玉米(粮食品种间),根>茎叶>籽粒(植株部位间),稻根对铅表现出极强的束缚力和耐受性.相关分析显示稻根中的铅主要来自土壤,而水稻地上部分的铅则可能主要源自大气.矿区粮食中汞、镉、铅等多种重金属共同富集,亟需开展矿区粮食中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机理及其健康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2.
孙宏飞  段骆  张鑫 《环境工程》2018,36(1):57-61
使用自动采样器连续72h采集海口市4个城市功能区样点的空气颗粒物(TSP和PM_(10))和样点附近的城市表土,并测定其中的Pb、Cd、As、Cu、Zn、Fe元素含量,发现海口市冬季空气TSP和PM_(10)中的Pb、Cd和As浓度远低于其在GB 3095—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限值,重金属主要分布在颗粒物PM_(10)上;商业区TSP和PM_(10)中的Cd、Cu、Zn和A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5种重金属在TSP和PM_(10)中的富集因子相对较高,属中重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分布及迁移特征,在凤凰铅锌矿区分别选取楠木冲新开井矿口自然土壤剖面(A)、桐木洞老矿井矿口自然土壤剖面(B)和矿渣下覆土壤剖面(C)3个典型剖面,结合剖面中的新鲜母岩及矿区的耕层土壤、水稻、矿石、废矿、矿渣等样品,对区域内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迁移分布特征进行了凋查分析.结果发现,A剖面中重金属明显在底层富集,而B剖面中重金属则呈现屁著的表层富集趋势,C剖面中重金属表层富集的趋势相对较弱.不同剖面中重金属元素按照淋溶难易排序依次为:Zn>Cd>Pb≈Hg.除Pb的含量表现为为C剖面>B剖面>A剖面外,3个剖面中Zn、Hg、A8、cd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B剖面>C剖面>A剖面.以上结果表明,风凰铅锌矿区土壤剖面重金属的来源、迁移和富集既与原生地质环境有关,更与人类采矿活动及开采历史密切相关.人为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对重金属在表层土壤中的积累起到主要作用,矿渣的随意堆砌也加剧了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采用HG-ICP-AES和ICP-MS法测定了湘西茶田汞矿区典型土壤剖面(远离矿口处的自然土壤剖面P1、矿口附近的自然土壤剖面P2和汞矿渣下覆土壤剖面P3)不同层次的土壤及矿区的矿石、废矿和矿渣等环境样品中Hg及其它重金属的含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富集系数法和相关分析等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汞矿区土壤中Hg等重金属的来源、分布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Hg在P1剖面中呈底层富集趋势,而在P2、P3剖面中均表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P2、P3剖面土壤都遭受了Hg的污染,但P3的污染更为严重,其土壤表层的Hg含量达到640  μg·g-1,剖面Hg平均含量为(76.74±171.71)  μg·g-1,Hg向下迁移的深度超过100 cm,分别高于P2的6.5  μg·g-1、(2.74±1.90)  μg·g-1和40 cm;除成矿元素Hg污染严重外,矿区土壤中还存在着Cd、As、Pb、Zn的污染,且以Cd的污染较为严重;矿区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迁移能力为Hg>Cd>As>Zn ≈ Pb,并受元素在表土层的含量及土壤理化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矿区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的来源、分布及迁移既受原生地质环境的影响,更与人类采选矿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