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孟婷婷  刘金宝  董浩  王博  张国剑 《环境工程》2022,40(12):217-223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威胁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为探究城市绿地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修复效果,以城市不同管理措施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复垦土地不同管理措施土壤中的Cr、Ni、Cu、Zn、As、Cd、Pb含量,并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定量分析了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中Cr、Ni、Cu、Zn、As、Cd、Pb含量均高于陕西省背景值,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重金属含量顺序为自然生长>灌溉>施肥;2)各重金属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为逐渐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加,且在20~40 cm深度取得最小值;3)Cd是造成该地区生态风险的主要元素,为轻污染,且是污染程度最高的元素。灌溉和施肥措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优于自然生长,合理布设城市绿地措施有利于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2.
硅在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开展了硅在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及形态再分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梯度范围内(≤3.00 mg.L-1),硅在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均可用线性模型描述,且2个湖泊沉积物分别处于吸附硅和解吸硅的吸附/解吸反应的不同阶段;Langmuir交叉型吸附等温式、Freundlich交叉吸附等温式和Temkin交叉型吸附等温式均能较好地描述硅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结合沉积物自身吸持硅(NAS)和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SC0),阐释了2个湖泊沉积物对硅的源汇作用;以硅的形态再分布为基础,揭示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IEF-Si)释放硅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IMOF-Si)和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OSF-Si)的可持续释硅能力,可为探讨真实环境体系中硅的吸附/解吸机制,阐释湖泊富营养化的营养盐限制机制及营养盐耦合作用对碳循环拉动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江川农场实施旱田改水田后,粮食产量持续上升,同时也暴露了以总氮和总磷为主的非点源污染问题。农田氮磷流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雨径流(排水)过程、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过程、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文章基于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降雨径流模型(SCS),结合调查资料,分别估算2013年江川农场水田和旱田的总氮和总磷的年输出负荷,从而得出旱改水对水环境的影响结论。  相似文献   
4.
巢湖是中国重点治理的"三湖"之一.自"九五"以来巢湖流域的治理已投入大量资金,采取了污染源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工程措施,但水质呈现轻度富营养化状态.通过对巢湖流域污染治理历程及措施的梳理可见,虽然治理措施侧重点已发生变化,但仍存在生态建设、管理能力建设投资不足等问题.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应从增强全流域统筹调控、加大流域生态修复力度和能力建设力度等方面着力改善,才能应对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严峻压力.  相似文献   
5.
水利枢纽工程作用于环境与生态最集中的外部效应为干扰水文与生态过程。简要介绍了云南省香格里拉小中甸水利枢纽工程和所在的金沙江一级支流硕多岗河流域概况,基于工程对硕多岗河的水文与生态过程的干扰机理,预测了工程对坝址上下游的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的影响,为针对性地开发本工程合适的生态与环境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研究结论对高海拨典型生态敏感区域的水利水电环评的水文与生态影响预测理论与技术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滇池是中国重点治理的"三湖"之一。自"九五"以来国家已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滇池水环境,但收效缓慢。流域综合管理是现代流域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面对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压力和治理效果的不理想,流域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成为加快滇池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求。本文通过部门调研、专家访谈、信息综合分析等方法,剖析了滇池流域管理体制的问题,并提出了滇池流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滇池流域的管理呈现出以部门为基础的横向管理和以行政单位为基础的纵向管理相交叉的条块分割局面,导致流域多头管理、多重目标。同时利益相关方参与广度和深度均不足。最后建议滇池流域的管理从管理机构、管理方式以及利益相关方参与等方面进行改革,分为近期、远期分步实施,最终实现一方主导、以流域为管理单元、利益相关方充分参与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本文可为滇池流域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力参考,也可为其他流域管理体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