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CV—PMo离子缔合物在聚乙烯醇的增溶下,对抗静电剂中的无机磷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使用经1.0%KOH-CH3OH处理过的405白色硅藻土担体,涂渍10%PEG-20000固定液,填充φ3mm*3m的不锈钢色谱柱,在气相色谱仪上可直接进气体样品分析,经色谱柱分离,以FID为检测器,可以准确地测出空气工业废气中的丙酮、甲醇、甲苯,以保留时问定性,峰高定量。  相似文献   
3.
生物结皮是旱区普遍存在的活性地被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研究其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是有效管理和利用该资源的基础。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生物结皮大面积发育,但相比荒漠地区,相关的研究工作还较薄弱。生物结皮的发育具有过程的复杂性和空间的分异性,诸多荒漠地区的研究结果不能直接外推至黄土高原地区。鉴于此,论文选择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通过全面调查和测算分析,应用GIS 软件,探讨了生物结皮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流域内藓类共有2 科8 属13 种,狭网真藓、真藓、尖叶对齿藓分布最广;②苔藓结皮占绝对优势,面积为4.18 km2,占流域面积的60.7%,主要分布在干扰少、侵蚀弱、水分好的梁峁坡或梁峁顶上;③土壤、植被、坡向均对苔藓结皮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同黄土地相比,沙地苔藓结皮的覆盖度高、呈连片分布。乔、灌植被下的生物结皮发育优于草本群落,植被盖度对苔藓结皮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拐点约在覆盖度30%处)。总体上,阴坡生物结皮的覆盖度、厚度均高于阳坡。  相似文献   
4.
对海洋防污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描述,同时介绍了胜利浅海移动平台防止海洋污染的主要做法,并对浅海移动平台防污染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靖  孟杰  董强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3,27(1):82-83,76
随着色谱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表面活性剂类色谱固定液越来受到重视。本文根据各种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性质确定了固定液用表面活性剂适宜的处理方法,即选择萃取、干燥和减压蒸馏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处理后的4种表面活性剂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和研究,总结出了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光谱特征和结构特点,证明了所选的处理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为气相色谱分析时选择固定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烟台市大沽夹河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中的一些经验,对水质自动监测zhong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同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全国的工业污染源2000年达标,这是保护环境、遏制污染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作为环保工作者也应清醒地看到,全部工业污染达标后,环境保护工作又面临着新的课题,值得思考与研究。为此,我们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8.
9.
烟台四十里湾营养物质产生特征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3日至10日,烟台四十里湾养殖区发生了由棕囊藻、夜光藻剧增而引发的赤潮,此前,在1998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该湾约五十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也曾发生了红色裸甲藻剧增而引发的赤潮。暴发赤潮的条件仍可认为是丰富的营养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赤潮形成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养殖粪便及其废弃物提供的,其次是陆岸生活污水提供的;环境条件是风、雨引起了水体扰动;雨过天晴水温偏高;大雨造成海水盐度降低;养殖过密,海流不畅对污染物扩散不利。  相似文献   
10.
采用FLUENT模拟技术,应用可靠的物理模型、划分结构化网格,选用合理的模拟方法,对两种不同结构分离器单相流场和油气水三相分离效率开展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结构分离器切向速度流场衰减速度均较慢,采用渐缩式内筒结构的"2"型分离器切向速度对称性、极大值均优于"1"型分离器;两种结构分离器均存在两组"零轴速包络面",不利于分离器收油操作,需设计特殊的收油装置、收油结构;两种结构分离器分离效率均随处理量、溶气水量、分流比以及溶气比的增加而增加,但"2"型分离器分离效率明显高于"1"型,"2"型分离器溶气水量、分流比最优值明显小于"1"型分离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