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
关于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全生产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重点,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所以,加强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赖以维系的最基本保障。本文针对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简要介绍,同时,重点阐述和探讨了强化班组安全管理的对策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从九个方面论述了亟待强化的班组重点工作,从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rep—PCR聚类分析等手段,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入侵植物黄顶菊对土壤中磷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入侵后增加了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入侵后其数量分别为人侵前的1.17倍和1.08倍。rep—PCR基因指纹分析结果显示,黄顶菊入侵前土壤磷细菌包含19个聚类群,其中无机磷细菌10个聚类群,有机磷细菌9个聚类群;入侵后土壤磷细菌包含22个聚类群,其中无机磷细菌11个聚类群,有机磷细菌11个聚类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黄顶菊入侵后土壤中无机磷细菌的丰富度指数、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和2.369,高于入侵前的10和2.303;有机磷细菌的丰富度指数、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和2.398,高于入侵前的9和2.197,而2种细菌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基本不变。本文从土壤微生态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黄顶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磷细菌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黄顶菊入侵的地下化感机制和竞争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宋振 《劳动保护》2010,(4):42-43
班组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落脚点。大量的事故证明,正是由于班组安全管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才导致一系列伤亡事故的发生。但是,如何找准本企业班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怎样提出既有针对性又具可操作性的解决措施对策,这是摆在我们企业安技人员与班组长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工程公副(CPECC)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海外石油地面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EPC)的单位,为了满足海外工程项目的要求,特别是所在国家法律、法规及业主HSE规范要求,长期打造具有国际特色的安全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5.
宋振 《安全》2007,28(9):16-20
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在苏丹共和国承建的发电站项目HSE风险控制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了承包商结构化的危险和影响管理方法的设计以及进行风险管理和削减的过程和方法,进而将安全措施落实到每一位操作者.  相似文献   
6.
高碘、高砷地下水作为原生劣质地下水,具有区域性、伴生性和相似富集机理等特点.奎屯河流域是中国典型原生高砷水分布区,本研究基于奎屯河下游区域39组地下水水样,通过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赋存环境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明确了该地区地下水中碘的分布特征与碘富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赋存环境为还原性弱碱性,I-浓度范围为13.96~574.85μg·L-1(平均值为111.79μg·L-1), 38.46%的地下水为高碘地下水(ρ>100μg·L-1),87.18%的地下水处于高砷环境(ρ>10μg·L-1).地下水以低碘高砷地下水(53.85%)为主,其次为高碘高砷地下水(33.33%)、低碘低砷地下水(7.69%)、高碘低砷地下水(5.13%).地下水I-浓度整体由南向北逐渐升高,高碘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北部(126团、127团场、128团北侧靠近北山山前冲洪积砾土平原一带),占比为32.26%,适碘地区分布在研究区中部(128团场东部与南侧、127团和下游奎...  相似文献   
7.
苏丹3/7区电站项目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和苏丹石油公司(Sudapet)共同投资兴建的为原油处理设施提供电力的合资项目.  相似文献   
8.
入侵植物可以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从而有助于其入侵,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植被恢复措施可有效控制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的入侵,但植被恢复前后刺萼龙葵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尚未清楚.选取了前期研究中的2个植被组合: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T1);沙打旺+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羊草(Leymus chinensis)(T2),并选取刺萼龙葵(SR)及本地植被(NR)作为对照,采用16S rD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刺萼龙葵入侵及植被恢复后刺萼龙葵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同时采用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其功能.结果表明,刺萼龙葵入侵(SR)后Simps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高于本地植被(NP),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植被恢复(T1和T2)后,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刺萼龙葵(SR)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微枝形杆菌属(Microvirga)、斯科曼氏菌属(Skermanell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及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Bryobacter属相对丰度(P<0.05),而植被恢复后,这些菌属丰度也随之上升.RD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总钾和速效钾是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刺萼龙葵入侵显著提高了氨基酸合成(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嘌呤代谢(purine metabolism)、嘧啶代谢(pyrimidine metabolism)、核糖体(ribosome)和氨酰-tRNA合成(aminoacyl-tRNA biosynthesis)等方面的功能,而植被恢复以后其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本文探讨了刺萼龙葵入侵及植被恢复后根际细菌群落和功能,为刺萼龙葵的入侵机制及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少花蒺藜草为入侵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年生恶性杂草,具有极强的耐旱、耐贫瘠、抗寒等特性,其产生的刺苞还对人畜造成伤害,严重破坏了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了农牧业的健康发展。探究少花蒺藜草的分类学地位及入侵途径对揭示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TS、rbcL、trnH-psbA等DNA条形码比对分析,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两种表型的蒺藜草属杂草的种群遗传性状差异,明确了其分类学地位。同时采用RAPD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理区域的少花蒺藜草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扩散传播路径。ITS序列的测序和比对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两种表型的蒺藜草属植物序列相似度为99%,均为少花蒺藜草(Cenchrus spinifex),其形态差异为同一种的不同表型变异造成的。根据RAPD结果构建的构建亲缘进化遗传图谱分析表明,入侵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的少花蒺藜草有两条传播主线,即凌海-易县-彰武-通辽市左翼后旗-通辽市左翼中旗,以及通辽市左翼中旗-开鲁县-奈曼旗-赤峰市敖汉旗。研究结果为揭示少花蒺藜草入侵的生态学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相关生态治理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克隆繁殖性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在不同生境下的生长特性,以更好地了解其整体的生存策略,利用15N同位素标定技术评估空心莲子草在陆生(Ⅰ)、湿生(Ⅱ)、水生(Ⅲ)3种不同生境相互转换中的氮素迁移效率,并对不同生境中的空心莲子草生物量分配和表型可塑性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中,空心莲子草氮素迁移量和各构件的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氮素迁移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生境体现为ⅡⅢⅠ;Ⅱ较Ⅲ平均增长23.32%,较Ⅰ平均增长54.49%。空心莲子草植株总生物量Ⅱ最大,Ⅰ最小。地下生物量投资与生境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体现为ⅠⅡⅢ,茎生物量投资比叶生物量投资平均高15.57%。在不同生境中,空心莲子草株高和茎节长度均体现为ⅡⅢⅠ,陆生、湿生、水生3种不同生境的母株处理下,Ⅱ株高分别较Ⅲ和Ⅰ增长39%、189%,52%、116%,56%、127%;茎节长度分别增长36%、150%,63%、117%,57%、94%。空心莲子草在不同生境下的氮素迁移量、各构件的生物量以及分配格局表现出的显著差异显示了其在湿生生境下具备更强的氮素迁移利用、表型可塑性和对异质环境的适应能力,揭示了克隆繁殖植物空心莲子草在湿地生境中具有更强的入侵性。该研究可为空心莲子草防控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