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2年10月对太湖流域93个样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西部丘陵水生态功能区和东部平原水生态功能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04种,隶属4门8纲19目46科85属.各样点的底栖动物总密度差别很大,介于1.33~39080ind./m2.西部丘陵区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高于东部平原区.东部平原区的优势种主要为铜锈环棱螺和霍甫水丝蚓等耐污种,而西部丘陵区的优势种中包括清洁种(毛翅目和蜉蝣目幼虫).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态区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铜锈环棱螺、霍甫水丝蚓、锯齿新米虾、大沼螺、苏氏尾鳃蚓等是造成2生态区之间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栖境多样性、营养状态及底质异质性.Goodnight-Whitley指数和BPI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西部丘陵区整体处于轻污染状态,而东部平原区大部分采样点处于轻污染状态和中污染状态,部分采样点处于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2.
2013年1月中旬对大纵湖5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底栖动物29种,其中DZ1的优势种为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其他各点的优势种为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采用理化分析、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BPI指数对各点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DZ4属于β-中污染水质,其他各点属于α-中污染水质;对主要的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DO与底栖动物群落未显著相关,NH3-N、NO-3-N、CODMn等因子更能代表水体的污染水平和营养状态,且随着营养状态的升高,耐污种类的颤蚓类数量呈现出增高趋势;寡毛类、蛭类、摇蚊幼虫、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5者之间除了寡毛类和蛭类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之外,其他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