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重大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屏障,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我国开展的诸多生态治理工程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最为典型,由于相关理论研究长期滞后于生产实践需求导致该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边实施、边调整、边总结”。论文剖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应对策。通过理论分析指出生态问题是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矛盾的外在表现,生态治理工程既要解决生态退化及危害,又要解决诱发生态问题的经济社会内部矛盾;生态工程设计需要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重大生态工程设计之初需要考虑技术储备、工程成本、成果稳定性(经济社会系统内部矛盾解决程度)、推广性、综合效益、政策及法律法规搭配等问题以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避免因“边实施、边调整、边总结”带来的工程风险和浪费,最终保障工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从考虑污染变量角度运用SE-DEA模型对河南省2007-2012年的生态效率进行静态评价,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了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并结合Tobit回归探讨了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2012年河南省生态效率(静态)总体上呈平稳上升趋势;河南省各地市(洛阳、许昌除外)生态效率(动态)呈现随时间进步特征,生态效率的改善主要是技术进步的作用所致,受技术效率变动影响较小;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是阻碍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市场化程度显著促进了生态效率的提高;环境保护支出对生态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分别对生态效率产生一定的负向和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