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保护是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需要全球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随着国际环境合作的发展,南北问题逐渐成为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从研究南北分歧在国际环境合作中的表现入手,进而分析了南北方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指出虽然在国际环境合作中南北国家存在着诸多分歧,但两大集团在国际环境合作中存在着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环境效率-发展循环经济路径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 ,获得了环境效率与循环经济在理念和原则具有一致性的结论 ,分析了日本企业在法律体系支持下开发、应用的环境效率指标及所采取的对策等 ,提出了通过环境效率体系及其机制来促进、评价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始于对全球公共产品定义和特点的归纳总结,进而概括了各国研究者对其供应现状的评估.各国研究者指出.基于国家间的不对称性和融资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全球公共产品供应不足、扭曲供应等现状,应该从制定注重效率与公平和加强额外融资等的对策入手.通过对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借鉴,可以为我国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低碳模式下政府参与国际环境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次引起了世界对低碳模式的关注,低碳经济的效率与国际环境合作密切相关。政府是国际环境合作的主体。本文通过分析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报告与统计资料,指出低碳模式下政府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存在多种形式,如在国内成立专门处理国际环境合作问题的机构、发起全球性环境会议,谈判具体实施细则、与国际组织和环境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签署国际环境条约等。在对各种形式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国际环境合作目前存在参与、执行、核实和签约模式等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影响了低碳模式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由于世界范围内化石能源价格反复震荡、能源供应呈现周期性短缺、能源安全问题及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原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国家甚至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由此制定了各种关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6.
环境NGO保护国际公有资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际公有资源的特性及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使其保护和利用方式也有别于其他物品.文章在对环境非政府组织定义、产生的背景概述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对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公有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及方式进行分析,充分展现环境非政府组织在这一领域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效率—发展循环经济路径之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获得了环境效率与循环经济在理念和原则具有一致性的结论,分析了日本企业在法律体系支持下开发、应用的环境效率指标及所采取的对策等,提出了通过环境效率体系及其机制来促进、评价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外企业环境责任认识与制度研究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环境责任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企业环境责任认识与制度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对国内外企业环境责任认识与制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比较了国内外在研究上的差异,总体来看,国外研究覆盖范围广,研究方法深入并侧重实证研究,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应用价值.而我国在研究对象的广度、深度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缺少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企业环境责任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企业环境责任认识与制度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对国内外企业环境责任认识与制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比较了国内外在研究上的差异,总体来看,国外研究覆盖范围广,研究方法深入并侧重实证研究,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应用价值。而我国在研究对象的广度、深度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缺少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中国实现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9.1%、节能6.3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的目标责任,但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形势依然严峻,交通运输行业作为重要的高污染高能耗领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交通部门在新能源的利用中存在的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相关的配套政策、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也依然制约着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发展。当前中国交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需借鉴国外发展绿色交通的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着力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