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底泥作为汞重要的"汇"及二次"源",在湖泊系统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武汉主要城市湖泊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表层底泥中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的分布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15个城市湖泊表层底泥THg平均浓度为152±170 ng/g (24~611 ng/g),与国内其它湖泊系统相比处于较高水平;MeHg浓度为52.0±46.8 pg/g (ND~161.0 pg/g),低于其它湖泊系统。空间分布上,底泥THg浓度呈现由武汉市中心向外逐渐递减的趋势,MeHg含量并未呈现类似THg的分布趋势。潜在生态风险评价(PERI)结果显示,所有采样点位中汞潜在生态风险极高和高风险等级占比均为5.7%,且主要分布在市中心附近,说明武汉市中心附近湖泊底泥汞污染程度较重,而市中心外围湖泊底泥汞生态风险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可能是影响武汉城市湖泊底泥THg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而MeHg主要受控于无机汞的原位甲基化过程。底泥THg浓度-湖泊距市中心距离间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Hg浓度-湖泊所在区GDP/人均GDP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均表明人为活动对武汉城市湖泊汞分布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汞(Hg)及其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全球污染物,环境中高浓度的汞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正式生效后,汞生产量、使用量和排放量将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历史排放汞导致的污染问题依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长期的生态风险,因此在减排的同时也亟需开发、发展有效治理汞污染的方法。本文总结了汞污染生物修复的技术及应用原理,分析了基于生物修复原理运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改造生物将其运用到汞污染修复的优势和潜力,最后探讨了汞污染合成生物学修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前沿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