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当今,一些企业学习国内外现代科学管理技术,这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作为心理学,研究人的情绪、心理规律与安全生产的密切关系,便是一个范畴。本文试从几种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现象,探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1 影响安全的主客观因素美国安全管理专家塔兰茨给事故下了一个定义,即事故是一种意外,但未必是致伤的或造成破坏的事件。这种事件会妨碍任务的完成。事故发生前一定会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条件;或既有不安全行为又有不安全条件。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客观的,即物的因素(如机器设备、工…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节约型社会建设水平,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采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了由生产成本型节约、消费适度型节约、效率提高型节约、循环利用型节约、环境保护型节约、资源储备型节约、文化制度型节约7个准则层共4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体系对全国各省市区进行了横向比较应用研究。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了各省份各准则层节约分值及综合节约分值。用聚类分析法将各省份分成3种节约类型:相对高度节约类型、相对中度节约类型、相对低度节约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属于相对高度节约和相对中度节约类型的省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正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变,人们的节约意识较强;属于相对低度节约类型的省份位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产业结构仍处低水平状态。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