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油水乳状液的粒度分布是乳状液的重要特性之一,它是油水分离装置的流程设计和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近十年来,国内研制了数种油水分离装置,装备于船舶和工厂、码头、油库等陆用部门,但对油水乳状液的性质,尤其是粒度分布还缺乏研究和了解。国外有人从事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发表过一些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本文综合了这些资料,介绍各人对形成油珠机理的探讨,试验室中模拟船舶舱底油污水粒度分布的水样制备方针及测定方法,油份浓度、油粘度、洗涤剂等因素对粒度分布的影响,各种泵浦在不同工作条件下形成的油珠粒度分布状况,以及船舶、油库等几种典型油污水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2.
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公约中,规定了150总吨以上的油轮及400总吨以上的非油轮处理舱底水的条款为: a.须在航行中排放。 b.排放须离岸12海里以外,且含油量应低于100ppm。 c.对设有精分离装置的船舶,可以在12海里以内排放,但排出水中含油量应低于15ppm。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法国代表团提出了用压差报警法对油水分离装置排出水进行油份浓度监测的提案,在第十六次会议上,法国代表团又提出了压差报警系统的试验报告。本文综合了这方面资料,并对此进行述评,认为压差报警系统对油水分离装置排出水的监测及研制可反冲洗的粗粒化装置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有关人员作进一步研究,使之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