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河口湿地位于陆海相互作用地带,是痕量有益元素的重要源、汇或转换器.在当前河口复杂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探讨湿地植物痕量有益元素的生物富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的典型芦苇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湿地植物钴(Co)生物富集的全年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土壤Co含量的全年平均值((13.47±1.50) mg·kg-1)明显高于福建省表层土壤的背景值(7.41 mg·kg-1),存在中等程度富集.芦苇和短叶茳芏湿地不同土层Co含量的全年变化特征较为相似,二者在1—4月均骤然降低,在5—9月变化不大,而在10—12月均迅速增加;除0~10 cm土层外,后者10~60 cm土层的Co含量均显著高于前者(p<0.05).植物生长节律及土层深度是影响芦苇和短叶茳芏湿地土壤Co含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芦苇与短叶茳芏不同器官的Co含量及富集系数(BCFCo)均以根最高,说明根均是二者Co的重要富集器官;二者根、叶、立枯体的BCFCo在1—6月均呈先增...  相似文献   
2.
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前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二者空间扩展过程中的交错带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空间扩展过程中不同湿地植被的钒(V)生物富集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间扩展影响下不同湿地土壤的V含量在0~40 cm土层均表现为芦苇湿地 > 交错带湿地 > 短叶茳芏湿地;芦苇湿地和交错带湿地土壤的V含量垂直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并均于40~50 cm土层出现较高值.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整体增加了交错带湿地土壤的V含量,其均值相比短叶茳芏湿地增加了8.69%,而相比芦苇湿地仅增加0.21%.空间扩展主要通过改变湿地土壤的颗粒组成、EC以及植物的生物量、株高和密度来影响土壤的V含量分布.芦苇与短叶茳芏的V生物富集特征呈相反变化,这与二者竞争过程中植被生态特征改变以及其对V的竞争利用方式有关.此外,不同湿地植被均以根的V富集能力最强,且交错带短叶茳芏的V生物富集能力要高于交错带芦苇,这与二者在竞争生境中对V的吸收利用与转运的差异有关,交错带短叶茳芏可用于未来受V污染湿地修复的备选物种.研究发现,芦苇与短叶茳芏为应对空间扩展过程中的竞争可能采取不同的V富集策略,前者通过将富集到根中的V优先转运至光合器官(叶)的方式来保持相对竞争优势,而后者通过将富集到根中的V大量转移到地上主体(茎)的方式来抗衡来自芦苇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选择闽江福州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淡水河段(A、B)、城市河段(C、D)和河口区(E、F)6个样点的沉积物柱样,探讨了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其对酸沉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可较好地拟合不同河段湿地沉积物吸附4种重金属(Ni2+、Cu2+、Zn2+和Cd2+)的热力学过程(R2≥0.71).不同样点对Ni2+、Cu2+、Zn2+和Cd2+的吸附能力整体以河口区最高,城市河段次之,淡水河段最低, 解吸能力则与之相反,这主要与沉积物颗粒组成(黏粒)及pH值的差异有关.从淡水河段至河口区(A~F),不同样点0~40 cm土层对Ni2+、Cu2+、Zn2+和Cd2+的解吸量均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pH值的增加,Ni2+、Cu2+、Zn2+和Cd2+的吸附量整体均呈逐渐增加趋势,解吸量则与之相反.不同样点沉积物重金属吸附-解吸特征对酸沉降的响应并不明显,这主要与不同样点的空间异质性较大有关.研究发现,在未来闽江福州段 硫酸型酸沉降发生频次增加的情况下,A、B样点所处淡水河段的沉积物可能更有利于重金属离子游离于沉积物的孔隙水中,从而增加该河段重金属的污染及生物毒性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