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为认识淄博市近年来大气臭氧(O3)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山东省淄博市19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2016-2019年近地面O3的连续观测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法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淄博市2016-2019年ρ(O3-8 h)(O3-8 h为O3日最大8 h浓度)第90百分位数范围为184~203 μg/m3,是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160 μg/m3)的1.15~1.27倍.②ρ(O3-8 h)季节性变化呈夏季(155 μg/m3)>春季(129 μg/m3)>秋季(104 μg/m3)>冬季(60 μg/m3)的特征;ρ(O3-8 h)月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186 μg/m3)和9月(147 μg/m3);ρ(O3-8 h)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117 μg/m3)出现在14:00左右.③ρ(O3-8 h)空间分布呈南北低、中间高的特点,并具有区域均匀性发展趋势.④CO、NO、NO2和NOx等前体物浓度均与ρ(O3-8 h)呈负相关,但在夏季相关性较差;冬季夜晚局地污染物对Ox的贡献大于白天.⑤ρ(O3-8 h)与温度和风速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当风向为西南风时ρ(O3-8 h)较高.研究显示,淄博市O3表现为典型的光化学生成特征,2016-2019年O3污染总体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在线离子数据,对淄博2021年元宵节一次PM2.5污染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分析了水溶性离子组分污染特征,探讨了二次无机离子(SNA)的形成机制,并对比分析了污染前后颗粒物液态水含量(LWC)及pH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元宵节前污染期间(T1)和元宵节夜间污染期间(T2),ρ(WSIIs)分别为46.83μg·m-3和71.18μg·m-3,分别是清洁时段的2.3倍和3.6倍.其中,T1时段SNA的增长倍数(2.7倍)大于PM2.5的增长倍数(2.1倍),可见SNA浓度增加是引起T1时段PM2.5浓度上升的主因;而T2时段Cl-、 K+和Mg2+浓度增加显著,分别是清洁时段的4.0、 14.8和16.5倍,反映出烟花爆竹燃放对T2时段PM2.5浓度快速增长的影响.污染期间LWC为49.37μg·m-3,是清洁期的2.9倍;T1时段LWC主要受RH和N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