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青岛市海泊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小试、中试 ,对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 ,确定以回用为目的的处理流程为“混凝 -沉淀 -氯气脱色 -纤维球过滤”。结果表明 :该工艺处理成本低 ,且处理后水质满足国家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低温生物预处理生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给饮用水低温生物预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利用陶粒柱连续流生物反应器,于低温(水温2─5℃)季节,对某水源水进行预处理的同时,研究和探讨了陶粒柱生物反应器的生化活性。结果表明,试验装置在低温季节对原水的净化效果较好;陶粒柱反应器内TTC-脱氢酶活性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呈梯度分布;低温条件下测定的反应器上、中、下层生物陶粒TTC-脱氢酶活性分别为22.39、5.70、0.408μgTF/cm3·h-1;生物陶粒TTC-脱氢酶活性与活性细菌数的时数(logABN)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8493.n=25)。因此,可以认为,TTC-脱氢酶活性是研究和描述饮用水生物预处理效果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3.
CSBR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CSBR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陶粒柱反应器生物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饮用水低温生物预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在利用陶粒柱连续流生物反应器,于低温(水温2~5℃)季节,对某水源水进行预处理的同时,研究与探讨了陶粒生物膜的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器不同高度载体表面生物膜量不同;构成陶粒生物膜的微生物有细菌、丝状菌、球衣细菌、硅藻、单体钟虫以及属于后生动物的线虫等;反应器内生物陶粒的活性细菌数目(ABN)大约在105~108个/cm3范围内;在陶粒生物膜中分离到6种优势菌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占绝对优势,它们可能是反应器在低温条件下有效去除微量有机物的主要细菌。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和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和转化机理,并对重金属的加硫酸根稳定和酸浸出两种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污泥中约73%的Zn和70%的Ni以不稳定态存在,约72%的铜以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其它重金属主要以稳定态存在;厌氧消化工艺对可交换的离子态重金属的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向污泥中投加SO4^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Zn的稳定性。酸浸出试验中:在pH=2时,污泥中Zn的浸出率达到30%以上,Ni的浸出率达到40%以上,Cu基本不被浸出。  相似文献   
6.
水源水生物预处理反应器微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陶粒反应器中,细菌的数量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化特征,上层生物陶粒的细菌数量较中、下层生物陶粒的细菌数量分别高1~2个数量级。从生物陶粒反应器中分离出72株细菌,其中最多的是假单胞菌属,占44.6%,其次为克雷伯氏菌属细菌,占2l.6%。另外还分离到芽孢杆菌属、不动细菌属、黄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金的细菌。除芽孢杆菌属外,其它各属细菌生反应器中的分布特征是上层多,下层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