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广西西江流域土壤镉含量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了解广西西江流域土壤Cd含量分布特征及风险,结合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采集有色金属矿区土壤、农田土壤(水田土壤和旱地土壤)和自然土壤共2512个样品,测试其Cd含量.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土壤Cd的背景值为0.514 mg·kg-1,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0.148 mg·kg-1)和广西土壤背景值(0.267 mg·kg-1);旱地、水田、矿区土壤Cd含量分别为0.559、0.787、5.71 mg·kg-1,水田土壤和矿区土壤Cd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土壤;以西江流域土壤Cd含量背景值和基线值为限定值,超标率分别为51.2%、66.7%、77.8%和35.2%、39.6%、71.4%,矿区土壤和农田土壤都有明显的Cd积累趋势;从土壤Cd空间分布及污染特征来看,西江流域总体土壤Cd含量为0.726 mg·kg-1,高Cd含量斑块主要集中在西江流域上游河池地区的南丹县、大化县、都安县、环江县和宜州市,以及柳江县、武宣县和象州县等地区,这些地方出现了重度甚至极重度污染、中等-强污染累积程度和高等-极高等潜在生态风险.总体上,广西西江流域上游地区的农业土壤、矿区土壤Cd污染问题突出,属于高Cd风险区域,土壤生态状况不容乐观,这主要与上游矿业密集区的矿业活动和地质高背景Cd有关,长期居住在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以及食用这一区域生产的农产品,可能对部分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危害.建议进一步通过土壤-植物-人体体系展开镉风险评估,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矿业活动对"有色金属之乡"南丹矿区周边常住居民健康的影响,采集矿业活动影响区车河镇、大厂镇、长老乡及对照区六寨镇中典型村庄居民发样200个,用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AFS-9700)、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AA 700)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Optima 7000)测试其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受影响区人群发样中As、Sb、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60、2.161、2.466和20.92μg·g-1,分别是对照区的4.0、20、2.1和1.9倍,且车河、大厂人群发样中Sb含量超出推荐正常范围;受影响区人群发样中Zn含量与居民年龄呈负相关(P0.05,n=151),Cd和Pb含量与居民年龄呈弱负相关(P0.1,n=151);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受影响区男性居民发样中Cd含量显著高于女性(P0.05),而女性居民发样中Cu和Zn含量显著高于男性(P0.05).调查区域人群发样中As与Sb、Cd与Pb、As与Cd呈显著相关性(P0.01).可见,南丹矿业活动对周边常住人群人发重金属积累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3.
广西西江流域土壤铜含量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了解广西西江流域农田土壤铜含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性,并评估其生态风险,2014—2016年间分别采集旱地土壤1 381个、水田土壤729个、矿区土壤129个和自然土壤293个,测试其铜含量。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对铜积累的影响,基于地统计分析了解其空间分布状况,并进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铜浓度的均值为27.60 mg/kg,旱地、水田、矿区和自然土壤4种类型的铜含量范围分别为0.3~317.91、3~495.81、7.5~2 287.66和0.68~284.27 mg/kg,均值分别为27.75、25.19、79.38和21.21 mg/kg,矿区土壤铜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壤。与土壤铜含量基线值相比,矿区土壤、旱地土壤和水田土壤的超标率分别为33.25%、3.76%和0.68%。西江流域铜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结构变异性强。西江流域有61%的土壤处于清洁水平;36%的土壤属于轻-中度污染,主要分布在南丹县、都安县、武宣县和桂平县,与砷矿和铅锌矿较为集中有关。总体来看,西江流域土壤铜虽然有一定积累,但污染较小,较为安全,南丹县、都安县、武宣县和桂平县等局部区域需防范其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