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用DSZ(工业废渣)、PAM、活性炭治理淀粉废水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下湄公河国家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的地表水质量标准构成,比较了下湄公河各国地表水质量标准中参数指标的差异,从水质指标参数项目和限值两方面分析了湄公河各国水质标准的严格程度,从而得出对我国跨界水管理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主要矿物的溶蚀作用及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次生孔隙的发育。研究发现,有机酸之所以能提高石英的溶蚀速率和长石的溶解度,主要是由于在矿物的表面及溶液中形成络合物,有效地降低了矿物表面反应的活化能及溶液中硅、铝离子浓度的结果。有机酸与粘土矿物的吸附或催化反应可抑制长石等其他矿物的溶解。有机酸与CO2一起共同控制着体系中碳酸盐的溶解或沉淀。  相似文献   
4.
以供气式低压射流曝气器为研究对象,运用流体力学分析(CFD)软件对其建立三维模型,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其结构参数(一级喷嘴直径、二级喷嘴直径、混合室长径比)对混合室内湍流混合效果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两相湍流混合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一级喷嘴直径混合室长径比二级喷嘴直径,最佳湍流混合效果的结构参数是一级喷嘴直径14mm、二级喷嘴直径46mm、混合室长径比4,结构优化后,混合室内气液两相的分布更均匀,混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
光合细菌生物产氢技术能够将光能利用、氢能制备和有机物去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氢能生产技术.分析了光合细菌产氢技术的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光合细菌生物产氢技术,指出目前研究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以木糖为碳源采用间歇培养方式,对木糖厌氧发酵产酸进行研究。考察木糖浓度和初始pH值对木糖厌氧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糖浓度的增加,总产酸量得到提高,但木糖利用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当木糖浓度为5 g/L时,其利用率为100%,15 g/L时利用率为73.9%,此时挥发性脂肪酸(VFAs)为9.22 g/L。木糖的分批投加可有效促进产酸,尤其是促进乙酸浓度的提高。pH为5.0和6.0左右时,VFAs主要成分为乙酸和丁酸;而pH为7.0~9.0时,乙酸含量明显增高,在pH值为8.0的条件下乙酸含量占总VFAs的80.1%。在pH=8.0时经过8 d左右的发酵,VFAs浓度可达9.34 g/L。  相似文献   
7.
光合细菌利用沼液废水制氢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液资源化利用将是未来热点问题,首次尝试研究利用光合细菌处理沼液废水的产氢工艺条件,探讨反应预处理时间、光照度、温度、沼液的pH值和接种量因素对光合细菌产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厌氧的条件下,光合细菌产氢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5℃,光照度1 000 lux,pH值9,接种量50%,反应预处理时间24 h,最大产氢量达到500mL/(200 mL沼液),对进一步研究开发光合细菌处理沼液废水和产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桂林市城市污水净化厂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整个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家环保部指令性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采集桂林市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村土壤样品13个,对土壤中5种酞酸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DMP、DEP、DOP都未检出;DBP、DEHP在13个监测点全部都有检出。各类监测点DEHP平均值均比DBP平均值高;总酞酸酯浓度范围为0.763-2.714mg·kg^-1,最大值为农田监测点,各类监测点中总酞酸酯浓度平均值依次为农田〉果园〉菜地〉居民点〉采石场。  相似文献   
10.
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作为重要生物能源之一的沼气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沼气的应用目前已经不再局限于照明等传统用途。通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沼气有了新的用途和价值,比如净化后并入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等。微生物法处理沼气因其环境污染小、成本低和产生附加价值等优势成为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文章主要对净化沼气中H2S和CO2的微生物分别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其诸多工艺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现状分析提出了净化沼气中CO2和H2S的微生物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