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城市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筛选优势菌种,缩短堆肥周期。试验中,分别从升温、高温和降温3个阶段进行菌种筛选,通过基因测序鉴定,得到2种优势菌分别为甲基营养芽孢杆菌、巴伐利亚鸟氨酸菌。将2种细菌按1∶1、1∶2、2∶1、1∶3、3∶1的接种配比,以1.5%的接种量投加到堆体中,并以空白组作为对照,进行堆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1的混合比例对厨余垃圾堆肥处理效果最佳,堆肥C/N和种子发芽率分别为4.89%、95.9%,堆肥周期由25 d缩减至22 d。其中含水率、有机质和TN分别比空白试验降低了1.90%、4.27%、11.96%,pH值和氨氮均达到堆肥产品稳定化、无害化程度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序批式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构建16S rDNA基因文库,对新型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系统——序批式生物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讨论了多种细菌共存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贡献.共有72个克隆子用于细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表明:填料表面附着细菌与孔隙内细菌由变型菌属、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组(CFB)、硝化杆菌科、低G+C革兰氏阳性细菌、高G+C革兰氏阳性细菌、疣微菌科和绿菌科等七大类细菌组成. 其中,优势菌群分别是以兼具呼吸/发酵代谢方式的β变形菌纲(分别占生物膜和内泥中克隆子总量的18%和35%)和δ变形菌纲,以及以呼吸/发酵为主要代谢方式的CFB(分别占克隆子总量的24%和23%). 多种细菌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能量解偶联、共代谢作用、生物溶胞作用和慢性生长种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松嫩盆地生态环境地质图编图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嫩盆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本文以松嫩盆地为典型研究区域,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化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干旱、洪涝、盐渍化、荒漠化、沼泽化和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编制出反映生态环境地质问题鲜明醒目、层次清晰和规律清楚、具有一定预测功能的生态环境地质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