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武瑞平 《环境工程》2020,38(9):241-246
为了探究污泥生物炭对Cd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采用人工模拟Cd污染土壤进行盆栽实验,并探究了生物炭对Cd污染土壤pH、有机碳、Cd含量及价态、玉米株高、富集系数及生物转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800℃时制备的生物炭的修复效果优于300℃时制备的生物炭,且生物炭的最佳剂量为9.0 g/kg。施用800℃下制备的生物炭时,土壤中Cd含量也增加至7.9 mg/kg,较热解温度300℃增加约1.0 mg/kg。污泥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酸可提取态及还原态Cd的含量,升高了氧化态及残渣态Cd含量。当热解温度为800℃时,酸可提取态和还原态Cd含量分别降低至0.68,0.45 mg/kg,氧化态及残渣态Cd含量分别升高至0.76,1.72 mg/kg,从而降低了土壤中可生物利用Cd的含量。此外,生物炭能够降低Cd的生物富集系数及转化系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铅污染水平下,不同腐殖酸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土壤提供养分来源,在1000 mg/kg高浓度铅污染水平下,施用2.00%的腐殖酸,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增加最大达836%。腐殖酸能有效降低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毒性,随着腐殖酸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铅去除率最大可以达到15%;主要是通过调节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来抑制铅的生物有效性,其中土壤p H值占主导因子。腐殖酸可以抑制土壤中铅向植物的转运,减少铅在油菜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吕梁市G209线公路两侧土壤,研究土壤中锌、铜、镍、铅4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采样点距离公路直线距离越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越低,且主要富集在0~20m可耕层,表现出明显的垂直递减规律。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为:Pb(中度污染)>Cu(轻微污染)>Ni(轻微污染)>Zn(未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等级为Ⅴ,属于重污染。汽车尾气的排放是主要污染来源,对于农业用地,农药、化肥的施用也是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