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三类自然资本的关键性检验与分析:1949-2007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娜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842-1849
论文围绕关键自然资本的测算、"关键性"假设检验及案例展开,研究指出:随着观察期的延长,中国境内自然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互补性不断下降,从20 a来看,淡水、化石能源及生产性土地具有物质资本无法替代的影响效力;中长期回归式中关键自然资本的回归系数为负数,由于生产性足迹描述关键自然资本开采情况,故而当下我国关键自然资本开采水平对可持续发展较不利。以此为据,估算南水北调工程引发相关区域淡水变动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受水区福利的增加对应着水源区福利的下降,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缓和了受水区关键自然资本不可持续开采的压力,增加了水源区承担的关键自然资本不可持续式开采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2.
低碳城镇化的宏观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久而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市民化过程,构成中国经济增长升级版巨大而持续的动力源泉。本文分析了城镇化的低碳挑战和低碳城镇化的宏观内涵,探析了低碳城镇化的宏观路径。  相似文献   
3.
真实储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测量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真实储蓄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跨国比较已广为采用,关于真实储蓄指标的有效性检验的研究正在开展.本文汇集两类较具代表性的检验方法,测算世界银行提供的1960至2006年中国真实储蓄率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相同理论的不同检验方法,得出的结论互相抵触.本文从数据构造与经济计量模型两个方面分析,得出数据构造方法的不同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储蓄检验结果的不理想,则源于检验模型的假设不适于我国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域际关键自然资本竞争效应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娜 《生态环境》2011,20(2):298-303
以生产生态足迹核算法为基础,引入关键自然资本概念,计算全国32个地区1949至2007年的3类自然资源的本区域生态足迹,即生产性土地、水资本及能源足迹,核算时将水产品、淡水及水电统一在水足迹项下,并对生产性土地和能源足迹的核算口径作相应调整。在此基础上,继而测算关键自然资本竞争效应,从全局及个案2个角度分析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关键自然资本竞争效应的影响。这里关键自然资本竞争效应是对区域自然资本禀赋开采活动的抽象,描述战略期内某区域自然资本开采量调整幅度较同期平均水平的相对情况。全局分析,即比较东、中、西部地区1949至1979年非倾向性区域战略、1980至1997年东部倾向性战略和1998至2007年中、西部倾向性战略期的关键自然资本竞争效应,结果显示:关键自然资本竞争效应的调整方向与区域战略倾斜方向相同,第一次调整为东部倾斜,对应着东部境内关键自然资本竞争效应的上升,第二次调整为中、西部倾斜政策,对应着中、西部境内关键自然资本的上升。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个案分析,补充论述资源再配置工程对关键自然资本竞争效应的影响,通过比较南水北调东、中线相关区域关键自然资本变动情况发现:水源区自然资本生产力下降;不可持续开采方式的负外部性有从"点"向工程沿线扩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