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引起更高的关注.基于河南某电厂循环冷却水浓缩倍率仅为2.0的现状,选取两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药剂(1号、2号).经试验研究确定处理效果更佳的1号药剂为选择药剂,并确定最佳投药量为8 mg/l.将1号药剂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循环水浓缩倍率提高至6.5以上,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减少废水的排放量,为该电厂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也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砂石加工废水水质特性的研究可知,该类废水悬浮物浓度高、沉降性能好、且随时间推移,沉降泥渣的比阻呈增大趋势,泥渣的脱水越来越困难。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该类废水的新工艺,并在中试规模将其与现行处理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成本较低,为0.53元/吨水、泥渣脱水历时短、排泥管不易堵塞,较好地解决了废水中悬浮物沉降后泥渣的处理与排放之间的矛盾,SS去除率为99.8%,处理效果较好,可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3.
昌邑滨海湿地沉积物的放射性核素水平与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伽马谱仪测定了昌邑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以及沉积物岩芯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根据放射性核素的分布,探讨了其对物质来源、人类活动以及其他沉积环境演变事件的指示作用,并估算了研究区域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自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和40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4.4±11.7)、(57.9±9.7)、(28.6±4.3)和(542±21)Bq·kg~(-1),表层沉积物放射性水平的区域差异反映了物质来源的不同以及人类活动对沉积物特性的影响.根据岩芯中过剩210Pb的分布,计算出近百年来沉积环境稳定的高沼区沉积速率为0.23 cm·a~(-1).在沉积物岩芯中,238U、232Th和226Ra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根据238U和226Ra及其比值的垂直分布,沉积过程可被分为4个阶段:缓慢沉积阶段,受黄河河道迁徙影响下的沉积环境剧烈变化阶段,黄河归流后的稳定阶段,以及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的退化、增长交替阶段.放射性核素的变化反映了滨海湿地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的正构烷烃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构烷烃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有机物质,其组成和分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是表征有机污染物来源的良好标志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2016年4月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的正构烷烃进行检测,首次报道了胶州湾表层海水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其含量在1.756~39.09μg·L~(-1)之间,主要由连续分布的C11~C_(37)正构烷烃同系物组成,没有明显的奇偶优势,但碳数为C_(21)~C_(33)的正构烷烃约占总正构烷烃的95.0%.胶州湾表层海水中正构烷烃的高值区以湾口为主,在湾内东北部和西部也有出现,这一分布特征与胶州湾东北部和西部河流带来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湾口码头附近的船舶航运带来的正构烷烃输入有关.水交换较为充分的湾中部和湾外海域正构烷烃总量在1.756~2.842μg·L~(-1)之间,平均值为2.196μg·L~(-1),可视为胶州湾正构烷烃的环境背景值.其碳数分布有明显的C_(24)主碳峰,前峰群有微弱的奇碳优势,后峰群有微弱的偶碳优势,表明这部分正构烷烃以藻类和海洋细菌等生物自生输入为主.人类活动对胶州湾的影响很大,输入的正构烷烃主要集中在湾口及湾内近岸海域,由C_(21)~C_(33)正构烷烃同系物组成,呈现出有微弱偶碳优势的后峰群单峰形分布特征,代表高度风化的石油类污染物.其含量在9.606~39.09μg·L~(-1)之间,约占胶州湾总正构烷烃量的83.7%.整体来看,胶州湾表层海水对正构烷烃的去除机制以蒸发、稀释等物理风化过程为主,从湾内向湾外风化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