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1.
由古菌和细菌产生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GDGTs)是微生物学和古环境研究中的一类重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有机溶剂萃取法和改进的Bligh-Dyer法(简称BD法)是两种常用的提取环境样品中GDGTs的方法,然而目前对这两种方法提取效果的对比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分别采用超声波有机溶剂萃取法和BD法对两个土壤样品和两个湖泊沉积物样品的GDGTs进行了提取。对比分析表明,超声波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出的核心脂形式的GDGTs(C-GDGTs)含量较高而BD法通常能提取出更多的完整极性膜脂形式的GDGTs(IP-GDGTs)。另外,两种方法得到的C-GDGTs中TEX_(86)、MBT和CBT指标基本相同,但BD法提取的C-GDGTs的BIT值稍微偏高。这些结果将为土壤和湖泊沉积物样品GDGTs提取方法的选择以及不同研究间各指标的对比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爱达荷州的中中新世Clarkia古湖沉积是著名的新生代化石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际上古生物学、埋藏学、地质学等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是什么因素终止了Clarkia化石库的超常保存?为何鱼类化石聚集在仅几十厘米的转换层?目前这都还是未解之谜。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刘卫国研究员团队与美国布莱恩特大学杨洪教授团队合作,利用生物标志物和稳定同位素方法,揭示了Clarkia湖泊古环境演化的节奏和模式及其对化石保存状态的影响。研究成果发表于2017年3月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