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井下众多的传感器类型,给矿井安全监测带来较大管理难度的问题,设计了面向井下安全监测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ZigBee系统,阐述了系统组成和系统实现。通过自定义的负载通信协议,将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数据融合写入ZigBee协议的MAC负载字段,采集节点根据标准ZigBee协议将数据传输至汇聚节点,汇聚节点汇总后传输至嵌入式网关,并可以由嵌入式网关转发至安全监控中心,最终实现井下多类型传感器数据的实时显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兼容多个传感器数据进行ZigBee无线传输。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独流减河流域水质时空特征及污染物排放结构情况,准确掌握污染来源和防控重点,达到改善流域水质的目的,基于2017年独流减河流域9个监测断面的8个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开展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独流减河流域水质时空特征差异显著,干流水质优于支流水质;时间维度划分为2个时段T1(1-3月)和T2(4-12月),T2时段水质优于T,时段,氨氮、总磷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各时段的主要污染因子,畜禽养殖、农村居民生活为主要污染源,氟离子和CODCr分别是T1和T2时段的另外主要污染因子,代表工业电镀行业废水污染和耗氧有机污染.空间分布划为G1组和G2组,其中G1组主要位于中上游,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代表畜禽养殖和居民生活污染;G2组位于中下游,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氟化物,代表城镇居民生活污染和工业电镀行业废水污染,G2组水体水质优于G1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番禺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状况、变化趋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番禺市要建成现代化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合肥市环巢湖地区种植业面源污染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6—2018年在合肥市环巢湖5个县区主要农田周边沟渠中采集水样,监测农田氮磷流失浓度,并评价该区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这3年该区域种植业TN、TP流失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8 mg/L、0.602 mg/L,均高于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2016年与2017年TN、TP浓度差异不大,2018年较前两...  相似文献   
5.
真菌(Aspergillus sp.)吸附Cu2+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真菌Aspergillus sp.制备生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铜,实验分析了影响吸附率和吸附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30℃, pH值5.0,起始Cu2+浓度50mg/L,摇床转速150r/min,经1mol/L NaOH预处理的吸附剂用量为5g/L,吸附时间45min,该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率达到92.22%.通过细胞显微观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手段推断该菌细胞壁是Cu2+ 吸附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6.
采用喷射火模型,对某炭黑厂尾气管道泄漏火灾事故后果进行定量模拟分析,依据热辐射的不同入射通量对人的伤害程度确定死亡、重伤、轻伤半径分别为3.1m、3.7m、5.3m,从而为尾气管道泄漏火灾事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裂褶菌F17对偶氮染料刚果红的脱色降解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本实验室新构建的染料脱色降解体系,对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F17)脱色降解刚果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菌的主要降解酶,并对刚果红降解产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裂褶菌F17在此体系中对刚果红表现出较高的脱色降解能力,菌球加入48h后脱色率达到91.5%;酶活检测表明,该菌主要产生锰过氧化物酶(MnP),并在脱色48h时,MnP酶活达到最大值96.1U·L-1.此外,对脱色96h和192h后的脱色液进行紫外-可见扫描,发现刚果红在可见光区495nm处的吸收峰已消失,并在紫外区出现多个吸收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1种刚果红降解产物,用质谱和傅立叶红外光谱鉴定,发现该产物相对分子量为184.2,主要官能团为-C6H4-和芳基-NH2,结合刚果红结构和该产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推断其为联苯胺;并且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联苯胺逐渐被降解.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大气中挥发有机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于Tekrnar吹扫-捕集-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广州市一组大气样品中的苯系物、烷烃、卤代烃和单萜烯等挥发性有机物,并讨论了其组成特征及来源。  相似文献   
9.
白腐真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聚酯纤维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白腐真菌-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 F17)挂膜迅速、结合牢固且表现出良好的脱色性能.采用连续和间歇两种运行方式,考察了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及进水浓度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当进水浓度为15mg/L,停留时间24h,连续式运行,混合染料废水脱色率达到79.5%,刚果红脱色率为91.6%,结晶紫为65.4%,次甲基蓝为6.9%.  相似文献   
10.
太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农田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概述了太湖流域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指出随着流域内化肥用量以及农田氮磷盈余量的不断增加,流域内农田非点源污染负荷将进一步加大。农田中的氮磷通常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地表水体。为有效控制农田非点源污染,应实施科学合理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避免氮磷肥的过量使用,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微生物肥和控效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制和推广,实行保护性耕作,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时间,以此减少非点源污染物形成;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对潜在的非点源污染物进行有效的截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