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根据2015-2020年6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天津大神堂牡蛎礁海域海水温度、盐度、透明度、pH、溶解氧(DO)、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化学需氧量(COD)、油类、重金属、悬浮物(SS)和叶绿素a(Chla)共18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营养状态指数(E)、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和综合污染...  相似文献   
2.
天津近岸海域赤潮监控区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天津近岸赤潮监控区2003年度到2005年度的海洋环境监测资料,利用目前较为通用的富营养化综合指数法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该区域富营养化现状整体呈现逐步恶化的现状,由2003年度的仅有一个站位发生轻微富营养化迅速恶化到2004年度、2005年度的严重富营养化;海水水质已经由2003年度的二类海水,锐减到2005年度的四类海水水质.(2)该区域严重富营养化现状主要是由陆源高营养盐(DIN和DIP)输入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影响水体中营养盐分析测定准确性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水体中营养盐分析测定准确性的各因素进行了详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并通过实验室验证实验对盐效应影响营养盐分析测定准确性方面进行了首次界定,明确地给出了盐度变化是否会对硝酸盐分析测定产生影响以及其影响程度,并首次最终界定盐度范围。将实验结果应用到实际监测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为国家海洋局节能减排专项的顺利实施作出了直接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渤海湾营养盐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2004~2007年海水样品的采集、检测及分析获得渤海湾N、P、Si营养盐的数据资料。讨论了渤海湾N/P比、Si/P比、Si/N比的变化趋势、年际变化影响因素,以及N/P比与植物生长限制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4 a来,渤海湾水质富营养化严重。营养盐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无机氮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磷酸盐含量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近年来营养盐污染有加重趋势,N/P比大致呈逐年增加趋势,P成为近年来渤海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4~2006年进行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探讨了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表层海水营养盐的污染现状、变化规律及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渤海湾赤潮监控区海域受到了DIP、DIN污染,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且DIN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DIP;除个别项目外,渤海湾赤潮监控区以S4站营养盐含量最高,原因是S4站靠近河口,大量生活污水排放所致;在赤潮多发期,表层海水N、P、Si含量存在明显的月变化特征。6月份营养盐含量最低,8月份最高。年际变化表明:NH4-N的年际变化最为明显,表现为逐年递减的趋势,而SiO3-Si的年际变化最小。赤潮监控区DIN一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NO3-N占DIN含量的57%~78%。近年来DIN/PO4-P和SiO3-Si/PO4-P逐年增加,而SiO3-Si/DIN则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6.
对1977年至2018年渤海湾发现的赤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赤潮的规模变化、引发物种、空间分布以及时间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湾赤潮多为面积在1000 km2以下的小规模赤潮,引发物种主要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叉角藻(Ceratium furca)、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 motoi)和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主要暴发地点为渤海湾西北近岸海域,高发期为8月—9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