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时间破裂分析方程中表征地震距释放程度的m值,选取不同空间尺度进行时空扫描研究,得到震前1年以每2个月为时间间隔的空间m值随时间变化的分布图像,运用不同参数设置计算了地震前Benioff累积应变释放特征。通过对比这些变化找出研究区内m值空间分布搜索主震破裂点扫描效果较好的参数模型,尝试性地给出了"矩释放程度空间扫描"方法应用于地震预测的经验指标。并结合与矩加速释放具有相同物理机制的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利用这两种方法对地震进行中短期预测,达到两种方法互相检验、相互辅助的目的。考虑到本文仅对6个震例进行研究,无法给出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结论,所以仍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点、线、面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通过HHT变换,将噪声脉动信号不同周期成分分离,形成不同频率随时间变化的多个时间系列,分析大量的频率随时间变化的集中区域,揭示信号内部的局部特征和信息,结合2008年以来省内2次4.5级以上地震及哈尔滨市有明显震感的前郭5级地震研究、总结前兆性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中的特征。研究发现:(1)地震发生前存在频率幅值增高现象,频率集中在20~49μHz,其中优势幅值频率在32μHz、38μHz和43μHz;(2)幅值增高现象在时域上一般表现在10天以上;(3)频率幅值与震级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关系;(4)震中距与幅值存在一定的反比例关系;(5)距离震中越近的台站,可能越早出现异常;(6)对频率幅度高值的台站进行互相关,发现震前相关性存在离散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