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新疆阿勒泰区的额尔齐斯—玛因鄂博断裂带是划分阿尔泰褶皱区与北准噶尔褶皱区的一条重要构造结合带。南北两区,无论在地层、构造、喷发—侵入活动、矿化作用以及变质程度上均有明显不同,资料表明,它经历了长期的发育过程,最终发展成为两区的天然分界线。  相似文献   
2.
自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于1957年发现郯庐断裂以来,先后有不少地质单位对该断裂的不同区段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郯庐断裂带的涵义,也由原来狭义的概念(由山东郯城至安徽庐江一带)进一步扩大,而且众说纷云。一般认为,它向北与沂沭断裂带(鲁)、营(口)—潍(坊)断裂带(渤海)、下辽河断陷(辽)和依兰—伊通断裂相连接,并延伸到苏联境内。但对它在下辽河断陷以北的去向,认识不甚一致:有人将它与敦化—密山断裂相连;也有人主张与沈阳—长春—哈尔滨断裂连接。至于它的南延,目前也有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它由湖北广济过江,经衡阳到广西十万大山,入越南被红河断裂所切;另一种意见是,从湖口北部过江,与赣江断裂,北江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地质背景 马坑式铁矿床主要分布于我国闽西南和粤北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闽西南地区位于闽粤海西—印支断陷带的北段(通称“永梅拗陷”),东邻浙闽粤中生代断陷带,西畔武夷隆起,南近广东梅县,北为闽西北隆起(图6)。闽粤断陷带是在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基底上发育的、主要由上古生界组成的海西期断陷。闽西南地区“马坑式”铁矿主要赋存于闽粤断陷带东侧的大田—龙岩复向斜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桐柏—大别山链南缘及其前陆地区的构造变形研究入手,划分出区内两期两种型式推覆构造,即印支—燕山早期对冲式推覆构造和喜山期背冲式推覆构造。并综合分析了它们的结构,推覆方向和规模等,讨论了它的形成演化机制和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汉地区表层与深部构造有明显的差异。表层褶皱紧密,推覆构造发育;深层褶皱开阔,虽然也有推覆,但发育程度远不及表层。这种差异性可扩展到整个扬子区。在扬子板块内,泥盆系以上各层可能适宜油和气的生成,但泥盆系以下的震旦——志留系,厚度大,埋藏深,似应以找气为主。  相似文献   
6.
亚洲东南地区在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中朝板块之间有天山(北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带;在塔里木-中朝板块与杨子板块之间有秦岭-大别褶皱带(东部);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有赣(东北)-浙(西)-皖(南)对冲带。东部沿海地区北北东向滨太平洋板块则横切以上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诸板块,展现出太平洋西海岸最新板块的格局。各板块对接带上发育开阔和长期发展的火山-侵入岩带。不同类型的火山-侵入岩有不同的矿产:金(铜铅锌)多与中-基性火山-侵入岩有关;铜铅锌、锡(钨);铁多与中-酸性火山-侵入岩有关;铜镍多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钻孔资料表明,浙江西北部长兴、湖州等地,地质层体结构相当复杂,古生代和中生代地质构造特征与邻区苏南、皖南明显一致,是中生代以来推覆构造强烈活动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