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为揭示绿藻对土壤-水稻系统砷形态转化的影响特征,系统分析了不同浓度小球藻共存条件下水稻土砷氧化还原与溶解释放行为的变化,并结合水稻培育试验,对小球藻影响水稻砷吸收与体内砷形态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试验设置对照组及小球藻浓度(以体积分数计)分别为1%、5%、10%的处理,研究了小球藻对溶液体系、淹水土壤体系和淹水土壤-水稻体系中砷的化学形态转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加藻组使As(Ⅲ)溶液和淹水土壤Eh(氧化还原电位)与pH均普遍高于对照组.在As(Ⅲ)溶液体系中,加藻组As(Ⅲ)氧化转化率较对照组升高2.38%~4.95%,该作用在淹水土壤中得到印证,小球藻的共存使土壤孔隙水ρ[As(Ⅴ)]较对照组升高129.22%~221.41%,而ρ(甲基砷)出现显著下降(5.25%~53.31%).水稻栽培试验进一步发现,小球藻明显促进土壤中晶体态铁铝氧化物向弱结晶与无定形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砷等的转化,导致水稻幼苗对砷的吸收积累量增加-3.4%~23.11%,推测这与小球藻作用下土壤孔隙水ρ(DOC)的增加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尽管小球藻有利于提高淹水土壤体系Eh并加速As(Ⅲ)的氧化转化,但小球藻可能通过有机酸等分泌物的竞争吸附作用促进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砷的溶解释放,从而增加水稻砷吸收;淡水藻类对土壤-水稻体系砷吸收积累的风险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并需要在大田试验中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选择培养基,在海南省三个不同海滩的潮间带和潮上带检测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其中海南北部A、B两海滩各采集沙样40份,东部的C海滩采集样本16份,使用选择培养基对潮间带和潮上带样本的微生物指示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进行检测,通过Kruskal-Wallish检验方法和Spearman相关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通过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QMRA)的框架方法,结合蒙特卡罗模拟(MCS),对海滩沙中大肠杆菌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感染率进行定量评价。各海滩的大肠杆菌浓度均提示潮间带高于潮上带,前者为后者的2.875倍以上;肠球菌除在东部海滩的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两海滩均显示潮间带高于潮上带(P<0.05),前者是后者的3.0倍以上;海滩沙中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586,P<0.01);通过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参数进行模拟得出沙中大肠杆菌引起的健康风险远小于美国EPA的可接受的阈值0.019,而用大肠杆菌O157∶H7的参数进行模拟得出将部分身体埋在沙中的成人经皮肤接触导致的感染率高达0.57。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