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水力发电的能值转换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成龙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1):1958-1968
能值转换率是能值计算分析的关键参数。论文根据资源产品的特征和属性,在分析水电工程建设主要投入产出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力发电的能值转换率计算方法。案例研究表明:1)中国水力发电的能值转换率总体呈减小的趋势,由2003年的2.41×1012 seJ/kWh减小到2014年的5.69×1011 seJ/kWh,但于2011年后逐步趋于稳定;2)中国水力发电的能值转换率,与美国水力发电的能值转换率相当,高于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输出的电力的能值转换率,低于热电厂输出的电力的能值转换率;3)影响中国水力发电能值转换率的主要因素是水库淹没及水利设施占用的土地,以及土石方等不可更新资源的投入。研究提出了减小水力发电能值转换率的4个有效途径,并得到了水力发电的能值转换率,可为水电工程生态效应定量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成分法计算钢铁的生态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成分法,研究了钢铁工业排放废水、废气等的生态足迹占用,并对中国钢铁工业生态足迹及其构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钢铁工业总的生态足迹随总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由2000年的1.89×108hm2增加到2006年的5.09×108hm2,年均增长率为17.99%,但低于钢铁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21.78%).单位钢铁产量的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1.4685hm2·t-1下降到2006年的1.2150 hm2·t-1.2005年,钢铁工业的生态足迹主要由吸收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林地(27.28%)、铁矿石的生态足迹占用(27.14%)、氮氧化物排放的生态足迹占用(18.94%)和能源地占用(18.70%)组成,四者合计高达92.06%(2005年).近年来, 中国钢铁工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但钢铁工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征仍十分明显, 要减少钢铁工业的生态足迹, 关键是要减少能源和铁矿石的消耗, 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的能值足迹与生态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水电工程的能值足迹模型,构建生态盈余(EP)、生态影响系数(γ)、生态平衡时间(Te)、生态盈余时间(Ts)参数,实现对三峡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生态效应的定量评价。研究表明:1)三峡工程建设期的能值足迹占用为5.92×108 hm2,水库移民是其主要方面(占56.12%),做好移民工作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2)2014年,三峡工程的生态承载力供给为4.38×107 hm2,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贡献最大的是水力发电(占59.48%),其次是库区航运、对下游的补水和防洪效益,分别占15.45%、9.74%和7.36%。3)库区水质污染是三峡工程运行期的最大影响因素,每年的能值足迹占用为1.04×107 hm2(占70.94%),其中,COD、TN、TP和Hg分别占28.7%、26.50%、5.75%和5.37%;其次是生态及地质灾害等的防治(占21.68%);泥沙淤积的影响比预计的小(占6.20%)。控制入库水污染物并对已经入库的水污染物采取减量化措施,是控制和减小三峡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关键。4)在维持2012—2014年平均投入产出、合理使用年限为150 a的情况下,三峡工程将在2026年实现生态平衡;生态影响系数为0.15,影响等级为Ⅰ级,三峡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是积极有利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