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1.
赣江流域的山丘荒地总面积约为 2902×104亩,除 35×104亩属于“十边草地”零星分布于路边、河边、田边、村边、沟边之外,比较成片的约有 2867×104亩(见表 1),略多于现有耕地,而且相当于现有林地的一半。这些荒地 3/4以上分布在红壤丘陵(低丘岗地 388×104亩,占13.5%;中低丘1236×104亩,占43.1%;高丘605×104亩,占21.2%;山地638×104亩,占22.3%),而且主要分于于上、中游地区(上游地区占60.2%,中游地区占25.4%,下游地区占14.4%)。综合开发治理、合理利用这些山丘荒地,是赣江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的农民摆脱贫穷落后困境、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的吉泰盆地是长江流域一系列红岩盆地之一,土地总面积为2807万亩,丘陵岗地占57.2%,其中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红壤低丘有500多万亩。为了开发利用这些荒芜多年的丘陵土地,江西省、吉安地区以及泰和县的有关领导部门决定在吉泰盆地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泰和县综合农业区划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较强的泰和县东部灌溪乡的千烟洲进行生产性开发治理试验。从1983年起,由江西省科委与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考察队合作编制了《千烟洲土地利用规划》,并由吉泰盆地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试验研究中心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由于农业生产主要局限在耕地上,沟谷农业限制着整个农业的发展,一些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本文通过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综合研究和对沟谷农业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整个山区致富的根本出路是:摆脱沟谷农业的束缚,发展生态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壮大农村实力,农业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农业自然资源经济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在农业生产领域中,这类研究课题可以说是俯拾皆是。但其重点则是科学地剖析和论证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指出取得最佳开发利用效益的必经之路和应该采取的关键性措施,以推动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能达此目的,首先必须弄清楚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开发利用有关的主要特性,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技术经济条件,综合地、系统地分析研究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措施。现仅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赣江流域的山丘荒地总面积约为 2902×10~4亩,除 35×10~4亩属于“十边草地”零星分布于路边、河边、田边、村边、沟边之外,比较成片的约有 2867×10~4亩(见表 1),略多于现有耕地,而且相当于现有林地的一半。这些荒地 3/4以上分布在红壤丘陵(低丘岗地 388×10~4亩,占13.5%;中低丘1236×10~4亩,占43.1%;高丘605×10~4亩,占21.2%;山地638×10~4亩,占22.3%),而且主要分于于上、中游地区(上游地区占60.2%,中游地区占25.4%,下游地区占14.4%)。综合开发治理、合理利用这些山丘荒地,是赣江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的农民摆脱贫穷落后困境、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分布着许多红岩盆地,红壤丘陵主要分布在这些盆地之中。丘陵上的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大部已沦为灌丛和草丛。这些灌、草植被主要是当地居民的采薪对象,由于过樵,植被还在逆向演替,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为给这些荒丘找出一条经济有效的开发利用途径,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考察队与江西省吉安地区科委合作,在吉泰盆地的千烟洲进行了生产性的开发治理试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