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
实践和理论都告诉我们,影响土壤微量元素背景值的原因,不仅仅是与之有关的各个因子在起作用,而且有时某些因子联合起来作用,这个作用称为“交互作用”(联合作用)。如影响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因子有土类、母质母岩、地形、pH、质地等,但是,有时我们还必须把影响因子的联合作用也考虑进去,这种作用绝对不是两个因子作用的简单加和。 现在以湖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数据(Cu)为例来说明如何利用“正交表”选点和直观分析影响因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分级的一般原则 (一)符合统计学原则:分级数的确定要保持数据的客观分布特征。如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 (二)符合制图学原则:分级数控制着地图的精度,反映了数据的综合程度,随着分级的增加,图上数值估计的正确性也随之增加。反之,如果分级数减少,则对制图对象的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地统计学及其在土壤环境背景值制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统计学是以法国统计学家G.Matheron于六十年代创立的区域化变量为理论基础,以半方差函数为主要工具的一种统计方法。它能确定区域化变量变异的空间尺度和型式;进而对未采样点的区域化变量进行无偏最佳估值。本文仅以我国钙元素背景值为例说明地统计学在土壤环境背景值地域估值及其制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壤表层钙元素背景值的地域最佳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土壤表层钙元素背景值的空间变异结构,并藉此进行了钙元素背景值的地域估值.结果表明,这种估值方法突出反映了钙元素在中国的宏观变化规律.与趋势面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分区分级统计图不但可以充分表达化学元素在地理空间中的宏观分布规律以及内在联系,而且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缺点是只能反映区划单位之间的差别,不能反映同一区划单元内部的差异或局部上的差异,区划单位越大,反映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越概略。编制这种图的条件有四个: 1.必须具备制图区域的基础图件。如土壤图、母质、母岩图、地形图、植被图、pH值图、土地利用图以及水系图等。 2.必须掌握影响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如土壤类型、成土母质母岩、植被、pH值、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质地等  相似文献   
6.
分区分级统计图的图斑界线是由制图的统计单元确定的,一般来说统计单元明确以后,级别间的界线并不难确定。如以土类、母质、母岩、地貌等指标为统计单元的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分区分级统计图界线就很容易确定。当然,在只考虑一个主要影响因子时才能如此划分级别界线。如果综合考虑影响因子时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所以本文要阐述的就是利用多个影响因子如何综合确定分级界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