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根据安艺的尾波理论,使用赤峰台单台记录的地方震、近震尾波资料,通过数值计算,测定了赤峰地区(41°~44°N,117°~121°E)地壳介质的品质因数。结果表明,在赤峰市南部地区介质Q值分布呈西高东低的态势,而北部地区介质状态差异很大,个别局部区域存在Q值异常区。最后对本方法求得的Q值所涉及的范围及Q值与深度和频率的关系作了简单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对超声波、Ca(OH)2单独破解污泥效果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Ca(OH)2联合破解剩余污泥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单独破解剩余污泥过程中,污泥破解效果与超声波能量密度和作用时间均成正相关;Ca(OH)2单独破解剩余污泥过程中,当Ca(OH)2投加量为0.04 mol/L时,污泥破解效果最佳,1 h内污泥的破解率(DD)由控制样的0.61%增长到7.48%;联合破解剩余污泥效果优于2种单独破解效果,污泥破解率与超声波能量密度(A)、Ca(OH)2投加量(B)、联合作用时间(C)满足三元二次方程方程DD=-2.660-0.057A+484.738B-0.048C+0.441AB-2.233×10-3AC-0.088×BC-2.909×10-4A2-6 055.000 B2+2.117×10-4C2,且超声波与Ca(OH)2联合破解污泥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当超声波能量密度为0.10 kW/L、Ca(OH)2投加量为0.04 mol/L、联合作用时间为60min时,污泥的破解率达到19.60%,此时协同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3.
第26届世界标准日祝词1995.10.14一个移动着的世界──国际标准有助于人员、能源、商品的运输和数据的传送就最广泛的意义来讲,运输意味着把各种人员、技术和组织团体相互联结起来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请设想一下,为了乘小汽车、长途汽车或火车以及飞机来...  相似文献   
4.
9月2日,浙江一女大学生与同学在烧烤店进餐时,因服务员调整火焰大小操作不当,向尚有明火的烧烤炉上倾倒液体酒精,导致该大学生全身起火,生命垂危。在这起悲剧中,包含一名餐饮工作者与两名在读大学生在内的三位当事人对安全常识毫无所知,暴露了餐饮行业安全培训的缺失及在校学生安全知识的匮乏。  相似文献   
5.
光合细菌对2,4,6-三氯苯酚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混合光合细菌PSB-DR在不同光照、接种量和pH值下对2,4,6-三氯苯酚(2,4,6-TCP)的生物降解特性,确定了PSB-DR生物降解2,4,6-TCP的优化控制条件.结果表明,光照培养下,接种量30%,初始pH值7.0时2,4,6-TCP降解效率最高.在此条件下,50mg/L的2,4,6-TCP经5d后降解率达到82.3%.培养基中醋酸钠的加入对2,4,6-TCP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SB-DR静息细胞对2,4,6-TCP的降解符合高浓度底物抑制的酶促反应类型,其降解动力学参数rmax=1.746h-1,Km=38.333mg/L,Ki=260.87mg/L.  相似文献   
6.
滇东南矿区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滇东南矿区河流底泥重金属数据,应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该地区河流底泥中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cd和As;②从上游到下游A—G7个断面多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A〈D〈B〈F〈E〈G〈C;(爹该河流重金属污染属于很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作为生产原料之一的贵金属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科学、合理、高效的回收利用电子废弃物中的贵金属,既可以节约资源能源,又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此,阐述了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的回收处理技术,介绍了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已经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贵金属回收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接着前一篇报告,在内浦湾内离温排水出口分别为500米和3500米设两个定点,于1979年10月11日12:00对到第二天12:00时的24小时期间,对主要浮游生物的昼夜移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用浮游生物网(直径为30厘米,网孔大小为0.09毫米,装有滤水器)对上述两个定点做了七次采样。每次采样是由水面到15米深处每隔三米进行的。同时进行了水文监测。得到的结果归纳如下:1)在两个定点采集的主要浮游动物为小型拟哲镖水蚤(paracalanus par-v us)、尖额真猛水蚤(EuterpfnaacutifronS)、美丽大腹剑水蚤(Oncaea Venusta)和藤壶科(Balanidae)无节幼体(nauplii)。对前三种在自然条件和受温排水影响的区域之间,其昼夜移动并未显出任何明显差异;而对其它主要浮游动物,如藤壶(Balanus)无节幼体在这两个区之问,其昼夜移动情况显得截然不同。在湾口附近处于自然条件下的大部分无节幼体表现出“所谓”典型的黄昏移动现象。与此相反,离排水口500米处采集的大部分无节幼体,并未显出典型移动,而基本停留在深度3米以内,温度可能高于约25℃的水层里。2)上面指出的这些现象,可能意味着温排水限制一些浮游动物向中层或底层的沉降行为,以影响它们的早期发育、成长和变态。前文(安田1982)阐述了在高浜原子能发电厂(1、2号炉总输出功率为826×10~3千瓦)所在地内浦的高浜湾海域中四季占优势的浮游生物垂直分布与温排水的关系。接着我们有机会观察同水域中浮游动物的昼夜移动情况。考虑到在我国这一领域内发表事例较少,本文中特予以报导。整理本稿过程中承蒙京都大学理学部的今福道夫博士相助深表谢意。另外,原福井县水产试验场场长今冈要工郎和上野山清课长,提供了发表的机会,稻垣和代帮助整理了图表,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9.
热排水对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水温20—50℃范围内,应用PFU和挂片法收集原生动物群落。根据MacArthur-Wilson区系平衡模型S_i=S_(aq)(1-e~(-GT),用最小二乘法迭代,求得不同温度下群集过程的三个功能参数:S_(aq),G,t_(90)%。讨论了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参数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原生动物群落的种类数和数量在30℃左右最多;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以30℃为最佳,继续增温将使群落结构变简单,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动力.从上海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之上,以空间为载体、产业为核心探讨了上海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空间上是从立足未来有望在长江口形成亚三角洲体系的历史性新契机,提出上海海产业发展空间战略构想.即以长江口及口门内外为“一核”,以临港新城和崇明岛为“两翼”,以滨江临海经济带为“一带”,产业上以第二、三产业为突破口,未来形成发展五大海洋支柱产业和四大海洋先导产业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