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陈之泉 《环境》1999,(9):7-8
最近我和部分省人大代表到江门、阳江等沿海市、县进行了数日的考察,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忧心忡忡。海洋资源,不像是我们有些人的看法那样:取之不尽、用之有余。在生产力不发达时期,这样的说法可能还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在生产力发达的今天就全然不同了。现在我要警告人们:海洋的资源不是无限的,再不采取得力的措施,我们面临的海洋将会变成没有再生能力的死海。看看下面的事实吧! 海洋的鱼类在遭受无序、无度的捕杀。南海诸省,尤其是广东省沿海海域的鱼类,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  相似文献   
2.
陈之泉 《环境》2007,(10):24-27
城市是消耗资源、产生污染、破坏生态的集聚地.住宅小区是城市这部复杂机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将每个住宅小区营造成为"绿色住区"(或曰生态住区),是实施城市生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人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3.
陈之泉 《环境》2001,(4):13-14
传统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无法估量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又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资源在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大量污染。环境的破坏、污染的产生,使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人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感到狭窄。按照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经济过度地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只要人类存在,生产活动就不会停止,消耗资源的现象也不会终结,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也会越来越严重,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总会有一天被耗之于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