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201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金矿床成矿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老一新成矿 ,东西南北有别”。“一老一新成矿”表现为主要成矿时代为早元古代 (2 6 0 0~ 14 0 0Ma)和中生代 (部分晚古生代 30 0~ 10 0Ma) ,且中生代形成的金矿床所占的比例更大。“南北有别”表现为 :我国早期成矿作用在扬子地块和华南地区主要以中元古代 (180 0~ 14 0 0Ma)为主 ,而华北地区以早元古代 (2 6 0 0~ 180 0Ma)为主 ,甚至存在晚太古代的金矿床 ;我国晚期成矿作用在华南地区以印支期—燕山早期为主 (如海南—粤西地区为 2 30~ 190Ma) ,在华北、胶东地区为燕山中晚期 (14 0~10 0Ma)。“东西有别”表现为我国东部地区中生代是金矿床成矿的最重要时期 ,而西部地区晚古生代是金矿床成矿的重要时期 (以北山、天山和北疆地区最明显 ,成矿年龄以 30 0~ 2 30Ma为主 )。同时 ,我国的金矿床普遍具有“成矿物质来源老 ,矿床定位年龄新”、“多期成矿作用叠加明显”和以“岩浆热液型为主”的特征。上述特征是受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及其演化历史所控制的。  相似文献   
2.
在对大背坞地区双桥山群变质岩中“斑点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同生碎屑-一种发育于沉积岩中反映动荡沉积环境的典型沉积构造,为进一步证实双桥山群属于半深海-深海的浊流相沉积环境特点提供重要依据,通过详细的构造变形分析,确认双桥山群主要经历了区域紧闭褶皱和韧性剪切两期构造变形,运用平衡剖面方法和应变测量估算双桥山群褶皱变形的地壳缩短量为71.6%,双桥山群地层层内压扁变形压缩率为23.1%~45.3%,在对大背钨韧性剪切带进行系统研究后,建立了一套浅变质碎屑中进变质韧性剪切带的识别标志,进而对该区韧性剪切带进行 划分和厘定,同时依据韧性剪切带中同生碎屑和同构造变斑晶的应变测量结果(Kxz值),估算出大背坞韧性剪切带剪应变(γ)为1.01~2.13、最大剪位移量为0.6~0.8km。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双桥山群褶皱变形形成于晋宁期,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燕山期,前者是扬子地块基底岩系形成时期,后者是鹅湖花岗岩侵位和隆升过程中引发的花岗岩外围地区变质岩的以垂向剪切运动为特征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生物复合剂对垃圾填埋场的除臭效果,对垃圾填埋作业面喷洒生物复合剂,检测生物复合剂对垃圾填埋作业面填埋中NH3和H2S的浓度变化的影响.对作业面填埋气中NH3、H2S浓度的检测,19∶00时的NH3浓度相对于7∶00时的NH3浓度降低了90%左右,19∶00时的H2S浓度相对于7∶00时的H2S浓度降低了95%以上.结果表明,生物复合剂对垃圾填埋作业面填埋气中的NH3和H2S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肖板金矿床控矿构造是在变质岩构造基础上发育起来的蒲洋变质核杂岩构造之北西侧的剥离构造-低角度正断层系,具有产状平缓、延伸稳定、明显穿切变质岩片理等特征,为以压扭性为主的韧脆性变形,上盘向北西运动,构造岩以千枚岩或构造片岩为主。低角度断层是重要的储矿构造,其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其压扭性力学性质决定了交代为主的矿化蚀变类型,而且在成矿过程中也起到地球化学界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糜棱岩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不同金矿化类型具有不同的控矿构造类型 ,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受韧性变形带控制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脆性碎裂岩控制 ,石英脉型金矿化则受浅部裂隙带控制 ;未矿化糜棱岩变形越强 ,金元素含量就越低 ,超糜棱岩明显低于粗糜棱岩 ,但强烈变形的糜棱岩容易叠加后期的矿化蚀变 ;在时空关系上 ,同一成矿期内石英脉型金矿化稍晚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 ,且石英脉型往往穿切蚀变糜棱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 ;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 ,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相比 ,石英脉型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较大 ,更富集轻同位素 ;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方面 ,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相比 ,石英脉型的成矿温度低、压力小、成矿深度浅。从构造带成生演化的时空统一的角度分析可知 ,这三类金矿化都是在造山过程中韧性剪切带持续演化变形的条件下形成的 ,这种韧性剪切带持续演化变形是形成大型金矿床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