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经统计计算结果表明 ,TSP监测值越低 ,其空白膜重量之差对测定结果影响越大。当 TSP含量低于 0 .0 5 mg/m3时 ,则其相对偏差可达 2 0 %。所以 ,在 TSP监测与计算时 ,必须在每个监测点上都放置空白膜 ,以减小环境误差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总悬浮颗粒物监测中空白膜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2.
淠河流域降水时空变率大,深入分析不同强度等级降水的特征和变化,对于全面揭示研究区气候变化、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防治洪旱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淠河流域12个气象站1958~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年、季不同级别降水量(频次)的变化特点,以及主汛期(5~9月)连续3d最大降水量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淠河流域小雨量(频次)四季分布比较均匀,级别越高,降水频次越少,分布越集中,夏季暴雨多发。淠河流域年总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总降水频次则显著减少。夏季各级别降水量(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暴雨增加最显著,冬季总降水频次无明显趋势变化,小雨、中雨量增加显著,春、秋季总降水频次和小雨频次的减少趋势极其显著。淠河流域暴雨量、暴雨频次均在1968年发生增多突变,小雨频次在1975年有极显著减少突变,年总降水量有增多突变,总降水频次则有减少突变。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研究区主汛期连续3d极端强降水出现概率加大,不同重现期极值增大,洪涝灾害风险加剧。  相似文献   
3.
位于西北地区的宁夏石嘴山市是一座新型的以煤炭开采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化城市,近年来,在煤炭资源的大力支撑下,石嘴山市工业迅猛发展,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西北地区科学技术较为落后,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一直停留在基础性监测水平,对于其进一步的研究,如溯源分析、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危害程度研究较为鲜见[1-2].本研究在石嘴山某工业园区展开,通过对大气颗粒物PM10、SO2和NO2进行了连续7 d验收监测,从而研究该工业园区大气颗粒物PM10、SO2、NO2及PM10中5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期对了解石嘴山市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园区大气环  相似文献   
4.
采用复级电催化电氧化法处理含乌洛托品废水,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电极间距离、极板电压等因素对乌洛托品废水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当进水pH值为5~6、反应时间120 m in、槽电压为15V、极板间距为5 cm时,COD去除率达80%以上,复级电催化氧化技术可用于处理乌洛托品废水,有效降低后续的生化处理负荷。  相似文献   
5.
四氯化碳的质量对红外测油仪测油至关重要,一般均要求对四氯化碳进行精制。精制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和水浴蒸馏法。水浴蒸馏法较为繁琐,一般常用活性炭法。生产四氯化碳的厂家很多,经过多次对比分析测试,以天津市天大化工实验厂生产的四氯化碳较易快速精制,即在整瓶四氯化碳中加入约10g活性炭,放置24h,从精滤器中过滤,一般其空白值都能符合测定要求,没有四氯  相似文献   
6.
三峡中坝遗址剖面中汞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三峡中坝遗址是我国目前仅有、世界上也罕见的"通史式"遗址。它不仅蕴藏着大量的文化内涵,而且包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然环境演变信息。我们对遗址剖面地层中汞的含量和垂直分布变化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发现该剖面地层中汞含量高,这与遗址沉积物中硫含量高、复杂的区域地质构造条件以及频繁的人类活动有关。同时发现,汞含量在地层中呈垂直波动变化,这反映了该地区人类生产活动、气候条件、植被状况和剖面沉积物粒度大小等的影响,即与该地区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演变有相当关系。遗址剖面中汞的含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该地区人类活动的进程和自然环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燃气替代燃煤对改善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兰州市自然环境条件的介绍,分析了兰州市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燃煤造成的.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够减少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通过燃气替代燃煤,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兰州市空气质量状况.运用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分析了"煤改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江汉平原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AMS 14C年代数据为框架,通过对湖相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重建了江汉平原冰消期末至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区域气候变化的可能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8—9.1 cal. ka BP,研究区气候总体上温凉偏干,但有逐渐向暖湿变化的趋势;9.1—6.3 cal. ka BP,气候温暖湿润,水热配置均匀;6.3—4.4 cal. ka BP,气候前期较为暖湿,后期有逐渐向干旱转变的趋势;4.4—1.3 cal. ka BP,气候经历4.2 ka冷干事件后逐渐向温暖湿润转变。硅铝率、CIA和Rb/Sr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太阳辐射量、北大西洋赤铁矿染色颗粒及底栖有孔虫壳体δ13C记录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揭示出江汉平原12.8 cal.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受控于北大西洋深水流的变化,同时,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趋势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趋势较为吻合,太阳辐射主要通过季风环流间接影响区域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
测砷的经典方法一般是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检测限为0007mg/L。今可用5B-3型COD测定仪来进行测定,检测限为0001mg/L,仪器本身还自带曲线,直接打印测量结果。现用本仪器法和DDC-Ag校准曲线法对总站砷标样和水样进行分析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