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深圳特别是原特区内的土地供应已基本枯绝,改造城中村是城市建设的新出路,随之产生巨量建筑垃圾。深圳市近年大力发展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以破解无地可填的难题,本文将对深圳市现有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设施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Ca2+和PAM 对污泥流变性和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Ca2+和聚丙烯酰胺(PAM)在污泥调理过程中对污泥流变行为和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粘度、毛细吸水时间(CST)、比阻(SRF)等参数的测量,发现Ca2+单独作用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提高不大,而不同含量的Ca2+和PAM混合后,对污泥的流变行为和脱水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发现20 mg/L的PAM连同140%DS的Ca2+对污泥共同进行调理时,体系表观粘度最低,脱水性能最好,同时经济成本也较低.研究表明,还不能肯定地得出可用体系的表观粘度作为调理剂最佳投加量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石油烃类生物降解产物形成胶质的过程与胶质的再降解过程交织,增加了原油生物转化过程的复杂度.以往对胶质组分辨识不足,使地表环境下石油污染物的稠化机制阐释薄弱及生物修复效率难以提高.本文利用从稠油污泥中筛选到的石油降解菌威尼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venetianus)进行了原油混合物与胶质单族组分的生物降解模拟实验,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测定胶质组分,按照氧原子数量进行分类,聚焦氧原子数量为O2类极性化合物在石油烃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响应变化及再转化机制,进一步揭示胶质组分的好氧生物降解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威尼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venetianus)降解作用下,20、40及60 d不同时段原油饱和烃的总降解率分别为36.02%、43.46%和52.84%,其中正构烷烃、三环萜烷、藿烷、甾烷和二环倍半萜烷类化合物均有降解;60 d时芳烃中萘、菲、芴、联苯及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的降解率分别为56.58%、63.46%、49.84%、59.47%及40.69%,生物降解明显;原油混合物及胶质单族组分中O2类化合物变化复杂,形成与降解同步发生,脂肪酸和单环环烷酸随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类异戊二烯酸、饱和脂肪酸、1~3环环烷酸、藿烷酸及多环环烷酸或芳香酸均为原油混合物中饱和烃及芳烃生物降解产物对于胶质组分的贡献,也是原油中O2类极性组分对饱和烃及芳烃类生物降解作用的响应.石油烃形成的高碳数和低碳数酸均可源源不断进入胶质组分中,使原油的碳循环过程与生物修复过程更加复杂.因此,提高原油重质组分中胶质的生物修复效率是突破原油生物修复效率瓶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