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63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不同活性有机碳对人工林土壤质量改善及碳库动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黄土高原地区,从南向北沿着降雨和温度降低梯度选择淳化、安塞、绥德和神木共4个地区,比较研究了人工刺槐林土壤团聚体不同的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湿筛法将土壤团聚体分级为粉黏粒(<0.053 mm)、微团聚体(0.25~0.053 mm)和大团聚体(>0.25 mm),用Leffory法测定3种粒径土壤团聚体低、中、高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①4个样区大团聚体(>0.25 mm)含量由南至北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微团聚体(0.25~0.053 mm)含量逐渐增加,粉黏粒(<0.053 mm)含量则先增后减.②4个样区中土壤团聚体3种活性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低活性 > 中活性 > 高活性,其中,粉黏粒(<0.053 mm)低活性有机碳含量为1.02~1.52 g·kg-1,中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53~0.91 g·kg-1,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28~0.43 g·kg-1;而微团聚体(0.25~0.053 mm)低活性有机碳含量为1.02~2.02 g·kg-1,中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46~1.20 g·kg-1,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31~0.85 g·kg-1;大团聚体(>0.25 mm)低活性有机碳含量为1.08~3.07 g·kg-1,中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70~1.96 g·kg-1,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为0.48~1.24 g·kg-1.③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3种粒径团聚体的低、中、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主要与年均气温(MAT)、年均降雨量(MAP)、土壤SOC、TN和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且在同一活性下,活性有机碳含量与MAT、MAP、土壤TN、SOC、含水率的相关性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越显著.研究结果对理解黄土高原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内4种农用地类型的653个表层土样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相关标准,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对标准中所涉及的Cu、Cr、Cd、Hg、As和Pb共6种重金属元素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结合用地类型确定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适宜性土壤分区.结果表明:除元素Cu、Cr和As外,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除元素As和Hg外,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元素Cu、Cr、Cd、Hg、As和Pb的平均浓度均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但Cd污染已处于安全警戒线内,应高度警惕和严格监管园区内该元素的污染.水田、旱地和果园的土壤环境均以尚清洁为主,其他园地的土壤环境以轻度污染水平为主.部分水田存在一定程度的Pb污染(轻度)、Hg污染(中度)和Cd污染(中度),旱地存在一定程度的Hg污染(中度)和Cd污染(中度),果园和其他园地的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Cd的轻、中度污染.全区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土壤面积为12.47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3.64%,旱地、果园、水田和其他园地中符合该标准的面积分别占各自总面积的84.83%、68.07%、56.51%和42.09%.4种用地类型的土壤环境生态风险水平均以低等为主,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70%.Cd和Hg在园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中占有较大的贡献率,应列为优先控制污染元素并对其生态效应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裂解温度下稻壳生物炭的结构和性质差异及其对阿特拉津(AT)的吸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以稻壳为原料在300、500和700℃下制备稻壳生物炭(分别记为RH300、RH500、RH700),通过电镜扫描、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对3种稻壳生物炭进行结构表征分析,并采用批量等温吸附法研究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裂解温度由300℃升至700℃时,稻壳生物炭中w(C)由48.81%升至64.67%,w(H)、w(N)和w(O)则由3.22%、1.45%和34.66%分别降至0.89%、0.92%和16.29%,原子比H/C、O/C和(O+N)/C值均降低.可见,随着裂解温度升高,稻壳生物炭的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降低,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3种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两种等温吸附模型进行较好地拟合(R≥0.948,P < 0.01),吸附作用及非线性程度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SSA)、芳香性(H/C)、亲水性(O/C)和极性〔(O+N)/C〕呈良好的指数关系,大小表现为RH700 > RH500 > RH300.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强度与生物炭的极性和炭化程度有关;而表面吸附作用与AT的分子大小有关,3种稻壳生物炭对AT的表面吸附除表面覆盖外,还存在多层平铺、毛细管现象和孔隙填充等.研究显示,裂解温度是影响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成本和制备工艺的同时,适当提高裂解温度可增强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旧观念,指出了只有破除这些束缚监测工作发展的制约因素,才能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内涵作用,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日本和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加州南部的带状花岗岩质深成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包括我国沿海地区在内的环太平洋带的带状深成岩体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环境中金属有机化合物形态分析方法近期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正> 过去研究砂岩型铀矿床时很少考察或研究矿体外围铀异常的范围和性质,然而在寻找附属矿床时,由矿体和异常晕带所组成的一个较大的目标区可能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航空放射性测量和分散流地球化学异常的范围都取决于矿体内外的铀分布。根据对砂岩型矿床附近沉积物中铀的区域异常研究的部分结果,我们获得了明显的印象:怀俄明卷型铀矿床的铀所通过的古含水层具有明显的铀异常。另外,还获得了背景样品的一大套数据,从而可以了解铀、钍和主要元素之间的关系,这对于研究沉积岩中的铀和识别岩石样品的弱异常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玉灶 《福建环境》1994,11(6):42-43
化纤化工联合企业所排放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其种类及含量对生物降解程度关系极大。通常的化学分析法较难对其进行,笔者采用色谱分析法,能准确地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出现了稳定上升的趋势,进入80年代,气温不仅继续上升,而且上升的幅度还有所增大,到1987年,全球平均气温达到了近百年来的最大值,据英国气象部门统计,1988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87年还要高,据行家们估计,由于森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期以来,人们就猜测在大洋扩张中心有热液活动存在,但只是在四年前,才第一次直接观察到了这种现象。1977年春,阿尔文号潜水艇在加拉帕戈斯扩张脊(西经86°)2500米深处发现了热泉田。这个热泉出口处的温度高出周围海水(~2℃)15℃,并在周围玄武质枕状熔岩上形成一层薄的氧化锰外壳。在轴外洋壳(年龄为30万年)上的沉积物中还发现了由热液产生的绿脱石(富铁粘土矿物)组成的小丘(被纯二氧化锰壳层复盖)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