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生态技术 ,其中 ,寻找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是目前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评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法的原理及类型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应用潜力与最新展望 ,对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
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且种类较多,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使用的同时,纳米颗粒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环境中,进而对生物及人类造成危害.针对近来出现的纳米颗粒,介绍了其对环境的影响及在水体中的主要去除方法,并展望了水环境中纳米颗粒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改性活性炭除亚砷酸盐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振中  邓慧萍  詹健  王晓 《环境科学》2009,30(3):780-786
制备了2种负载铁锰氧化物的改性活性炭(FM-GAC-1、FM-GAC-2)并研究其对水中的亚砷酸盐的去除性能.考察了2种改性活性炭除三价砷的吸附等温线、反应动力学及pH、温度、水中共存离子对其去除三价砷的影响,发现FM-GAC-1和FM-GAC-2对三价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吸附容量分别为32.37、 26.67 mg·g-1.吸附速率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控制过程是改性活性炭除砷的限速步骤.pH值偏酸性有利于吸附的进行,温度升高,吸附容量有所下降,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过程.同时,水体中的共存阴离子在其浓度值为三价砷的200倍时,SiO2-3、 PO2-3、NO-3对FM-GAC-1吸附三价砷有明显影响; SiO2-3、CO2-3对FM-GAC-2吸附三价砷有显著影响.总体上讲,FM-GAC-1较FM-GAC-2有更为优异的去除三价砷性能.  相似文献   
4.
学生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教育是当前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该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现状进行了探讨与分析:首先,文章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从对待父母和亲人,对待老师和母校,对待同学和朋友,对待国家和社会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分析,然后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修养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感恩教育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表6,参7.  相似文献   
5.
郑伟康  刘振中  项晓方 《环境科学》2024,45(2):1210-1221
微/纳塑料(M/NPs)因颗粒小、易吸附和迁移性强等特点,广泛地分散在土壤、大气与水环境中,近年来在各大水体中均有检出.M/NP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其生理毒性对人类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该研究领域遇到的瓶颈在于对M/NPs的精准检测和高效去除.电化学技术因其在M/NPs的检测上表现出简携、灵敏和低成本等优势,对M/NPs的去除具有环保绿色、反应可控和效率高等优点,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以M/NPs的污染现状为出发点,对电化学技术应用于水环境中M/NPs的检测和去除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分析了M/NPs的电化学传感方法以及传感器识别M/NPs的原理和特点,讨论了电絮凝、电吸附、电氧化和电还原技术对水体中M/NPs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电化学传感方法检测M/NPs颗粒表现出良好的表征性能,通过电化学技术(电絮凝、电吸附、电氧化和电还原),M/NPs可被高效去除.电化学技术对M/NPs检测和去除的影响因素主要与传感器装置、电极材料、材料界面调控、参数条件和反应器体系有关.研究者未来应从传感器的设计、电极材料的开发和反应过程的优化这三方面聚焦,有望实现M/NPs从实验室的检测和去除转化到实际水体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水体中不断发现微塑料,人们对其潜在环境、健康风险表示担忧.当前,对微塑料去除的方法也逐渐展开研究.该实验采用电絮凝-气浮法对水中粒径为60~100μm聚乙烯(PE)颗粒进行去除,分别考察了电极组合、电流强度、电解质浓度、溶液初始pH值对聚乙烯颗粒去除效果影响.结果 表明,以铝为阳极、铁为阴极的电极组合最优.较高的电解质浓度和碱性条件会降低聚乙烯颗粒的去除效果.以铝为阳极、铁为阴极,极板间距为1 cm,电流密度为4mA/cm2,电解质浓度为2.5 mmol/L,溶液初始pH值为7时,电解25 min后,聚乙烯颗粒的去除率为97.43%.  相似文献   
7.
塑料微粒在淡水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制品因其广泛的使用,其废弃物及残余物不可避免地进入到水环境中。塑料微粒因其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近年来,塑料微粒的污染备受关注。该文主要介绍塑料微粒在淡水中存在的现状及危害,叙述了塑料微粒携带水中的微量污染物质的特征,分析了塑料微粒对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在水中的迁移影响,总结了塑料微粒在饮用水中去除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塑料微粒在淡水中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有效地防范塑料微粒在水环境中的危害及减少对人体的影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对自然水体中低浓度红霉素进行吸附试验,测定了其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计算了热力学参数,考察了p H值、离子强度和腐殖酸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红霉素的吸附在前40 min为快速吸附阶段,20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吸附试验数据,热力学参数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对红霉素的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吸附活化能Ea表明多壁碳纳米管与红霉素之间的强吸附作用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过程,碳纳米管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决定平衡吸附量;离子强度对吸附有明显的影响;p H值在5~9时,提高溶液p H值有利于提高对红霉素的吸附量;适量的腐殖酸使碳纳米管对红霉素的吸附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10.
电磁流量计工作原理及应用中的测量误差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磁流量计属于速度流量计的一种,它利用导电流体在磁场中流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推算出流体流量,可以说电磁流量计的准确与否和能源的合理、有效的利用、贸易的结算息息相关,因此其计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