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中国穿山甲的食性与觅食行为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观察及粪便和胃内容物分析,对中国穿山甲的食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穿山甲的觅食行为可分为6个类别,即行走、搜寻、行走/搜寻、挖掘、取食、暂停;取食地点主要发生在杂草、乔木、灌木的基部,落叶层下,倒木/枯枝、死树桩附近及白蚁巢内;以蚁类为食,且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和偏爱,被拒食的蚂蚁和白蚁种数分别占83.87%(26/31)和53.85%(7/13),最喜爱的蚁类是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u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barneyi)、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dives);食谱由11种蚁类构成,占大雾岭保护区蚁类组成25%,其中蚂蚁5属5种,白蚁4属6种,夏季食谱主要由蚂蚁构成,冬季食谱主要由白蚁构成,台湾乳白蚁、黄翅大白蚁很可能是穿山甲食谱中的关键食物.表6参25  相似文献   
2.
中国穿山甲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论文对世界上穿山甲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资源价值、价格和国内外贸易情况作了一般性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我国穿山甲的资源现状、资源濒危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对策。指出:我国现有穿山甲资源量估计仅为50000~100000头,资源数量已大为下降,然而年需求量却高达200000头,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造成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是利用过度、栖息地破坏、外来种入侵、穿山甲遗传性能衰竭。建议采取以就地保护为主的对策,建立穿山甲自然保护区,同时积极开展穿山甲人工驯养,加强药用穿山甲代用品的研究,以减轻对野生资源的捕捉压力,解决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为迁地保护作前期准备。还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穿山甲离体保护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穿山甲受危状况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穿山甲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少量分布在与我国广西、云南接壤的国家.分析了中国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的各种致危因素共19种,并以此评估了它的受危状况.结果表明,中国穿山甲属易受危物种,潜在的绝灭危险较大.较高的受危指数(Ti=0.6947)表明它处于高度受危状态,已成为濒危物种(En).最关键的外在致危因素是过度狩猎、利用和走私,其次是栖息地的丧失、改变、岛屿化和种群分布格局的片断化.上世纪60年代后至今,估计中国穿山甲种群数量已下降了88.88%~94.12%,栖息地内的种群密度已低至0.001134~0.056头/km^2,较高的狩猎压力以及栖息地的丧失、改变、岛屿化和走私还将持续,受危程度将进一步加重,潜在的绝灭危险继续上升.要缓解中国穿山甲当前的受危状况,减轻狩猎压力,保护好现有栖息地,打击走私是当务之急.依据IUCN红色名录(Red List,version3.1)和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对受危物种等级标准的定义,以及CITES附录物种等级标准、我国重点保护动物等级标准,中国穿山甲应当从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易危级(Vu)和IUCN红色名录里的低危接近易危(LR/nt)上调为濒危级(En),由CITES附录Ⅱ上升为附录Ⅰ,由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上升为Ⅰ级保护.图3表1参4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