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中国穿山甲的食性与觅食行为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观察及粪便和胃内容物分析,对中国穿山甲的食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穿山甲的觅食行为可分为6个类别,即行走、搜寻、行走/搜寻、挖掘、取食、暂停;取食地点主要发生在杂草、乔木、灌木的基部,落叶层下,倒木/枯枝、死树桩附近及白蚁巢内;以蚁类为食,且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和偏爱,被拒食的蚂蚁和白蚁种数分别占83.87%(26/31)和53.85%(7/13),最喜爱的蚁类是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u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barneyi)、双齿多刺蚁(Polyrhachisdives);食谱由11种蚁类构成,占大雾岭保护区蚁类组成25%,其中蚂蚁5属5种,白蚁4属6种,夏季食谱主要由蚂蚁构成,冬季食谱主要由白蚁构成,台湾乳白蚁、黄翅大白蚁很可能是穿山甲食谱中的关键食物.表6参25  相似文献   
2.
广州城市湿地的景观特点及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广州城市湿地景观特点,对广州市5个不同类型湿地周边的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进行了一年的测定,分析了城市湿地周边的小气候效应.广州市湿地总面积为74 373 hm2,占国土面积的10%,其中老城区的湿地面积为18 400hm2,占老城区国土面积的15.8%.广州市老城区湿地斑块平均密度(以每10 000 hm2面积内拥有的湿地斑块数计)为2.8块,平均距离为3 270 m.气温随着与湿地距离的增大逐渐升高,200 m观测点的年平均气温比水边高0.8℃.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相反,随着与湿地距离的增大而降低,200 m观测点的年平均相对湿度比水边低2.4%.湿地周围的平均风速(在100 m范围内)随与湿地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市郊湿地与市区内最高温的湿地比,年平均气温低2.7℃,夏季平均气温低1.1 ℃,冬季平均气温低4.1℃.气温的日变化呈单峰型,夏季13:00达到最高,冬季15:00达到最高.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和气温的日变化相反,早晨最高,13:00-15:00最低.市郊湿地的日平均相对湿度较市区内湿地高,夏季最大差值达7.5%;冬季最大差值达17.4%.风速的日变化冬季基本呈单峰型,1 d中以11:00的风速较大.夏季13:00风速有所下降,1 d中以15:00-17:00的风速较大.市郊湿地的日平均风速较市区内湿地夏季高30%,冬季高60%.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