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湖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的旱地和水田表层土壤对SO_4~2的吸附.结果表明这三种土壤吸附SO_4~2的顺序为;红粘土>旱地红壤>红壤性水稻土.而且随介质pH的升高,SO_4~2吸附量减少,吸附机理也发生改变:当介质pH6.5以后,解吸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对NO_3和SO_4~(2-)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红壤对NO_3~-的吸附在浓度低时为负吸附,浓度高时为正吸附,吸附机理为非专性吸附,红壤对SO_4~(2-)的吸附等温式以Freundlich方程最好,在达到最大吸量(X_m)之前,SO_4~(2-)以置换羟基(—OH)的配位吸附为主;而在达到最大吸附量以后,以非专性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3.
1990年4—11月,在湖南祁阳中国农科院红壤实验站布置田间试验,比较含SO_4~(2-)和Cl~ -类肥料对作物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SO_4~(2-)促进早稻和晚稻营养生长,但水稻收获时的稻谷产量以Cl~-肥料处理区较高。两种阴离子对水稻养分吸收无显著差异,但SO_4~(2-)对早稻体内的磷素转化不利,可能是稻谷产量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水田施用硝态氮肥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禁区.我们于1989—199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和铵态氮(氯化铵)肥相比,水田施用硝态氮肥有利于早稻幼苗期的生长和发育,并促进早稻和晚稻的生殖生长,还增强水稻抵抗病虫害和干热风的能力,尤其是抗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的效果显著.试验证实,硝态氮一次性作基肥施用的效应不如铵态氮,而分次浅施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1990年5—11月,在湖南祁阳中国农科院红壤实验站水稻田布置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证实,在早稻和晚稻生长期间,与含氯化肥相比,施含硫化肥更能降低土壤pH而使土壤酸化,因而在南方水田施用含硫化肥时,必须和石灰及生理碱性肥相配合。同时,施含硫化肥能提高土壤有效性磷和钾的含量,增强土壤保肥与供肥能力。对大田水样中养分离子监测的结果表明,施含硫化肥减少钾离子的淋失;而施含氯化肥则减少硝态氮的淋溶,提高水田氮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水田施用硝态氮肥,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禁区.我们于1990—199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和铵态氮肥(氯化铵)相比,水田施用硝态氮能够提高土壤pH及速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有利于晚稻收获后冬季绿肥作物的生长。但在水稻生长期间,钾和氮的流失较多,易于污染生态环境,也不利于土壤肥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湘南红壤对NO^—3和SO^2—4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铭  孙富臣 《环境化学》1993,12(4):252-257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水田阳离子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进行了观察和总结.研究表明,湘南水田长期施用含硫及含氯化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随年度和季节变化:SO肥料促进早稻返青和晚稻营养生长,Cl肥料提高晚稻经济产量.从1982年到1990年,水稻稻谷年产量随气候变化有两次明显的波降周期,并且九年间,两类阴离子肥料处理的水稻年均总干物质生产量相等,绿肥生长也无显著不同.然而,长年施用含硫及含氯化肥的小区具有明显的土壤生态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湘南第四纪红壤吸附SO^2—4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铭  孙富臣 《环境化学》1995,14(2):129-133
本文研究了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地旱地和水田表层土壤对SO^2-4的吸附,结果表明这三种土壤吸附SO^2-4的顺序为:红粘土>旱地红壤>红壤性水稻土,而且随介质PH的升高,SO^2-4吸附量减少,吸附机理也发生改变,当介质PH<ZPC时,以置换水合基(-OH2)的方式进行,PH在3.5-6.5之间时,以置换羟基(-OH)的方式为主,PH>6.5以后,解吸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用双氧水破坏土壤有机质和用DCB(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重碳酸钠)脱铁等方法研究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的土壤的表面电荷性质.结果表明:去除土壤有机质.使红壤胶体表面的阴离子交换量(AEC)增加、可变负电荷量(CECV)降低,在多数情况下其永久负电荷量(CECP)增加;脱游离氧化铁使红壤AEC减少、CECp增加,CECV增减不一.笔者认为,这与土壤胶体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