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自然水体介质中白腐菌射脉侧菌(Phlebia radiata)I-5-6对二英类物质2,7-二氯二苯并英(2,7-diCDD)和八氯二苯并呋喃(OCDF)的降解规律.结果显示,在自然河水为介质的培养环境中,2,7-diCDD随着江水加入量的递增,降解率逐步下降,但这种影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弱.白腐菌处理OCDF底物的效果并不理想,经过12d处理后,降解率最高只达到36.00%,这很可能是由于OCDF已经高度氧化,再要对它进行氧化降解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白腐菌射脉侧菌Phlebia radiateI-5-6对3种含氯量不同的二类物质———二苯并呋喃(DF)、2,7-二氯二苯并二(2,7-diCDD)和八氯二苯并呋喃(OCDF)的降解情况,并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二降解的影响.在液体混合培养基中,在培养期内P.radiataI-5-6对3种二类物质的降解量分别为:DF>2,7-diCDD>OCDF;在培养的初始阶段,白腐菌对珠江江水/CEH漂白废水的加入需要一个适应期,然后开始降解这些污染物质.实验表明,在江水/CEH漂白废水处于一定浓度时,污染底物有更大的降解量;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可影响白腐菌对二类污染物的降解量.图3表3参17  相似文献   
3.
自然水体介质中白腐菌对二噁英类物质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自然水体介质中白腐菌射脉侧菌(Phlebia radiata)Ⅰ-5-6对二噁英类物质2,7-二氯二苯并噁英(2,7-diCDD)和八氯二苯并呋喃(OCDF)的降解规律.结果显示,在自然河水为介质的培养环境中,2,7-diCDD随着江水加入量的递增,降解率逐步下降,但这种影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弱.白腐菌处理OCDF底物的效果并不理想,经过12d处理后,降解率最高只达到36.00%,这很可能是由于OCDF已经高度氧化,再要对它进行氧化降解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