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依托微观经济主体解决生活垃圾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思远 《陕西环境》2001,8(2):12-14
该文针对我国国情分析了现阶段依靠公众环保意识和立法执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不现实性,提出了从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和个人)入手,利用其经济行为的某些特点,以发泡餐盒为例,探讨一种使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模式。这种模式将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内化于微观主体间相互的经济行为之间,不会对政府造成经济负担,从而顺利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问题。  相似文献   
2.
河流水生态修复阈值界定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阈值存在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阈值的理论研究及在森林、草原、湿地、湖泊和河流等方面实践应用进行总结分析,指出生态阈值在河流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不足之处。针对在高污染负荷下修复退化的水生态系统中,开展生态修复阈值的研究寥寥无几,关于界定河流水生态修复阈值指标体系的研究尚未出现。通过分析阈值在河流水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性,指出河流水生态修复阈值确定是退化水生态修复的基础,为区域针对性修复水体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更是水环境管理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探讨和提出河流水生态修复阈值概念。河流水生态修复阈值,是依据河流生态系统自然属性和河流功能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界定退化到何种程度的水生态系统需要进行修复,退化现状程度大于此修复阈值,则需进行人工修复;退化现状程度小于修复阈值,则无需进行修复。通过对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筛选方法及阈值计算方法的总结,提出河流水生态修复阈值确定技术路线,采用频度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相结合,从影响河流修复的6大要素(物理结构、水文条件、水质状况、水生生物、河流功能和社会经济)初步构建了河流水生态修复阈值界定指标体系及阈值计算方法体系,为下一步河流水生态修复阈值指标体系的定量筛选与阈值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