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城市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而不断的城市扩展势必导致环境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变化。乌鲁木齐市作为中国西部的内陆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能源结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治理污染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分析了2004-2009年城市3个不同区域(市南区、市中区和市北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数据,研究了在城市不断扩展的前提下,污染物浓度在空间上的迁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PM10、SO2和NO2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均出现在冬季采暖期(12月至来年1月),主要是因为采暖消耗大量原煤和高逆温频率所致。其峰值分别达到0.379、0.510、0.120 mg·m-3。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北扩,PM10和SO2的浓度呈现出向北迁徙的趋势,原本污染最严重的市南区浓度逐步下降,而市北区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NO2浓度则表现出不断南迁的趋势,即原本 NO2浓度高的市北区变化不大,而市南区和市中区则呈现出快速增加的态势。说明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人类活动频率的不断增加,正发生着空间上迁徙变化。由于污染排放源的差异性,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在空间上的不同。通过分析得出,乌鲁木齐市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随着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城市的扩展,污染物浓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了不同的迁徙变化特征,是今后城市发展和环境治理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不同区域的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含量的大小依次为Zn>Mn>As>Ni>Cr>Cu>Pb>Cd。降尘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为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文化区>郊区。利用地积类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元素As受到了严重污染,Cd在工业区受到了重污染。  相似文献   
3.
张克磊  朱建雯  魏疆 《环境工程》2014,32(2):98-101
对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采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夏季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Cr>Mn>Zn>As>Pb>Ni>Cd。重金属在不同功能区的总体分布特征表现为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文化区>郊区。利用地积类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中As、Cr为重污染,Zn、Ni、Cd、Pb为中等污染。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严重,SO2浓度不断增加,且超标频率增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2012年乌鲁木齐市实施“煤改气”工程,旨在改善乌鲁木齐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为研究工程的实施对SO2浓度的控制起到的作用,选用冬季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段(1-2月),对“煤改气”前后城市不同区域的SO2日均浓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煤改气”对SO2浓度的降低效果显著,但降低幅度在区域间存在差异,“煤改气”后冬季SO2日均浓度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态势,南面SO2日均浓度基本达标,而北面SO2浓度虽有降低,但超标频率依然较高,值得当地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关注.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冬季气溶胶散射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积分式浑浊度仪于2012年1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区和市北区对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进行连续观测,分析了市中区与市北区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结合同期的相关气象资料对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市中区和市北区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吸收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呈"W"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00和12:00前后,谷值则出现在5:00和17:00前后。散射系数远大于吸收系数,说明大气气溶胶的消光作用主要由散射作用完成。相对湿度与散射系数、吸收系数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而风速对散射系数、吸收系数影响较大,且对市北区的影响大于市中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