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为了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织纹螺体内的毒素状况,利用生物法对采自我国东南沿海的织纹螺样品毒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和相关资料表明:织纹螺的毒性与其种类关系密切.光织纹螺(Nassarius rutilans)、正织纹螺(Zeuxis scalaris)和节织纹螺(Nassarius hepaticus)为有毒织纹螺;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习见织纹螺(Nassarius dealbatus)和胆形织纹螺(Nassariust hersites)为无毒织纹螺;方格织纹螺(Nassarius clathratus)、西格织纹螺(Nassarius siquinjorensis)、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疣织纹螺(Nassarius papillosus)、花织纹螺(Zeuxis castus)、素面织纹螺(Nassarius sufflayus)和橡子织纹螺(Nassarius glans)毒性不明,可能为季节性有毒织纹螺.多种织纹螺的毒性变化规律目前尚不清楚,人们应尽量避免食用织纹螺.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食用含有河豚毒素节织纹螺的中毒事件发生,含有河豚毒素的动物对河豚毒素有很高的耐受能力,并对环境中的河豚毒素具有趋食性.织纹螺可以富集食物中的河豚毒素,但织纹螺体内的与河豚毒素富集相关的蛋白质还不清楚.为此我们收集了无毒的织纹螺,通过河豚毒素富集实验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在有毒织纹螺中有4种蛋白质表达量显著增多,飞行质谱(MALDI-TOF-MS)鉴定分析它们分别是actin、actin2、beta-actin、膜泡ATP合酶B亚基.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可能与河豚毒素在织纹螺体内富集、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织纹螺(Nassarius)毒素的来源,采用有毒的河豚鱼肉投喂半褶织纹螺(N.semiplicatus),观察它的摄食情况。结果表明:有毒的河豚鱼肉对半褶织纹螺有明显的诱食作用。将河豚鱼肉中的河豚毒素进行抽提,添加到明胶凝胶和大黄鱼肉中,对半褶织纹螺均有较高的诱食效果。因此,半褶织纹螺毒素形成原因可能是通过食物链,毒素在体内蓄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机振动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产品的可靠性试验、质量考核试验及结构分析试验等方面。本文介绍了利用微型机在液压振动台系统上实现随机振动控制的技术方法和实例。  相似文献   
5.
织纹螺体内的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2年福建省引起食物中毒的织纹螺毒素进行研究。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LC/MS)的分析结果显示,织纹螺毒素的主要成分是河豚毒素类毒素(tetrodotoxin,TTX),另外还含有4-epiTTX、anhydroTTX、deoxyTTX等成分。生物法对织纹螺毒素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收集的26个织纹螺样品中15个检测出毒性,毒素的毒力在5.7~47.3MU·g-1之间。毒力最高的织纹螺样品2003年5月1日来自福安,主要由半褶织纹螺和另一未定种组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