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35%苄·丁可湿性粉剂中丁草胺在2006年和2007年湖北省、广东省2年两地水稻田土壤和水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丁草胺在土壤和田水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78%~93.20%和90.31%~93.51%.丁草胺在稻田土壤和田水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21~3.83 d、2.49~3.66 d,水稻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0~1.66 d、1.13~1.48 d.861 g(a.i.)·hm-2和高剂量1 292 g(a.i.)·hm-2两个剂量施药后丁草胺在稻田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01 0~0.002 9 mg·kg-1.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35%苄·丁可湿性粉剂中丁草胺在2006年和2007年湖北省、广东省2年两地水稻田土壤和水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丁草胺在土壤和田水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78%~93.20%和90.31%~93.51%,丁草胺在稻田土壤和田水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21~3.83d、2.49~3.66d,水稻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0~1.66d、1.13~1.48d。861g(a.i.)·hm^-2和高剂量1292g(a.i.)·hm^-2两个剂量施药后丁草胺在稻田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010-0.0029mg·kg^-1。  相似文献   
3.
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开发的新农药必须具有安全性高、残留低、与环境相容的无公害的农药,从一些植物材料中分离出杀虫活性物质来防治害虫具有较长的历史和优势,从印楝中可以分离出多种对害虫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如印楝素及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害虫。自印楝素被分离鉴定以来,其广谱而独特的生物活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印楝素具有良好的杀虫、拒食、驱虫、昆虫生长调节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农药、日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由印楝素制备的印楝杀虫制剂对害虫的广谱作用、无残留,可减缓害虫的抗药性,是用于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的理想农药,已成为一种近乎完美的植物源杀虫剂。针对日益严重的农药残留及热点关注的环境安全性等问题,系统总结了印楝素及印楝杀虫剂对人、动物等的毒性及环境安全性评价,将有利于全面评价印楝杀虫剂的安全性及有效地指导印楝杀虫剂开发、生产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10%灭线磷GR(颗粒剂,下同)中灭线磷在广东省、湖北省两地水稻田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灭线磷在土壤和田水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85%~93.70%和85.03%~98.17%.灭线磷在稻田土壤和田水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广东省和湖北省稻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73 d、10.70 d,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83 d、0.85 d.10%灭线磷GR以(1800 g(a.i.)·m~(-2)和2700 g(a.i .)·hm~(-2)两个剂量施药后,灭线磷在广东省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质量分数为0.002 3~0.0034mg·kg~(-1);2700 g(a.i.)·hm~(-2)施药后,灭线磷在湖北省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质量分数为0.001 7 mg·kg~(-1),1800 g(a.i.)·hm~(-2)施药后,在土壤中未检测出灭线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