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城市道路隔离带绿化模式对人行道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对于污染物的阻滞效应,以减少城市道路污染向两侧横向扩散,保护道路行人免受来自机动车道污染物的伤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太原市区选择16条主干道(28个监测样点),以4种绿化植物配置模式(乔木+灌木+低绿篱、乔木+低绿篱、乔木、低绿篱)为研究对象,在无风或者微风(风速小于2 m·s-1)条件下对SO2、NOx、TSP和PM10等5种污染物进行现场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对于控制机动车道的主要污染物向非机动车道的扩散具有明显作用,绿化隔离带的植物模式差异会影响绿化带吸附和阻隔污染物能力的强弱.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新的评价指标来比较各个模式在阻滞污染物方面的能力.结果显示,与其他模式相比,低绿篱模式和乔木+灌木+低绿篱模式分别对NH3和PM10具有更高的降低能力.对于SO2、NH3、NOx等气态污染物,以乔木(T)为配置模式的绿化带效果最佳,而对于TSP、PM10等颗粒污染物,乔木+灌木+低绿篱(TSH)模式的阻滞净效应最高.新评价指标能够准确定量评价绿化带植物对污染物阻滞效应能力的大小,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2.
芦芽山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沿海拔梯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和坡向的土壤碳氮分布,能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反映不同气候状况下土壤碳氮分布规律,揭示多个互相关联的环境因子对土壤碳氮分布规律的综合影响。对山西省北部芦芽山芦芽山沿海拔梯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自海拔1703.1 m至2756.3 m每上升约50 m设置一个样带(共计21块),每样带内布设30 m×30 m样地3个,每个样地内“S”形布点,分3层(0~10、10~25、25~40 cm)钻取土样。结果表明,在研究海拔范围内土壤垂直剖面自表层向下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为(35.71±13.32)、(29.18±12.85)和(26.39±12.74) g· kg-1,全氮质量分数分别为(2.83±0.93)、(2.38±0.84)和(2.12±0.80) g· kg-1。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与海拔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线性模型的回归系数在10~25 cm土层最大,而全氮与海拔线性模型的回归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较高海拔处寒温性针叶林下,而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最高海拔的亚高山草甸。碳氮含量的剖面分布呈现为表层(0~10 cm)最高,随深度下降而递减。研究区土壤C/N值介于5~19,最小值为海拔最高(2756.3 m)的亚高山草甸,而最大值为较高海拔分布的寒温性针叶林(2332.6 m),沿海拔梯度表现呈“Λ”型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2012年7月-2012年12月,采用LI—COR-8100测定了柳树、圆柏和杏树3种北京绿化树木的土壤呼吸速率,并分析了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柳树3.53μmol/(m2·s),圆柏2.68μmol(m2·s),杏树2.38μmol/(m2·s);3种树木土壤呼吸速率呈现相似的月动态,与温度呈极显著指数相关,而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8月柳树和圆柏的土壤呼吸显著高于杏树;9月柳树的土壤呼吸显著高于圆柏和杏树;10—11月3种树木之间差异性不显著。8—9月土壤呼吸速率和温度、树木胸径、总碳、总氮、有机碳及硝态氮显著相关,而与碳氮比、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8—9月间3种树木的土壤呼吸主要受到树木胸径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模型解释率为42.0%(p=0.001)。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砍伐干扰对森林土壤有效氮(NO3--N和NH4+-N)含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并为进一步认识森林生态系统N素循环及森林系统结构和功能提供基础依据.选取华北落叶松砍伐干扰林分(样地A)和未砍伐干扰林分(样地B),采用基于地统计学中区域化变量理论的格局分析方法.对样地林下土壤(0~30cm)有效氮含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