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了我国在保护臭氧层工作中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消耗臭氧层物质(ODS)非法贸易的形式,尤其是ODS作为制冷剂的非法贸易形式,论述了ODS非法贸易工作的防范重点。同时,分析了非法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阐述了我国控制ODS非法贸易的措施和成效,以及非法贸易对我国履行环境国际公约工作的危害。最后,就强化ODS进出口管理、减少杜绝ODS非法贸易提出工具体的对策建议:调整氟化工行业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强打击“三非”能力和ODS进出口管理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不同有机体系的混凝特征研究:以硫酸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牛血清蛋白和腐殖酸作为实验对象,考察了硫酸铝投加量和p H对两种有机体系有机物去除率、电荷性质以及絮体性质(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和沉降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硫酸铝混凝对腐殖酸的去除效率要高于BSA,当硫酸铝投加量为5 mmol·L-1时,两种体系中DOC的去除率均达到最高.电中和在腐殖酸的混凝去除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吸附架桥是BSA去除的主要机理.对于两种有机体系,随着硫酸铝投加量的升高,絮体粒径逐渐减小,而分形维数增大.相比腐殖酸体系,BSA混凝形成絮体粒径大但分形维数更小,同时絮体沉降性较差.此外,两种体系中DOC去除率在p H值等于6时均达到最高.同时,当p H值从5上升到9的过程中,BSA体系粒径逐渐增加;而在腐殖酸体系中,在p H值小于6时,絮体成长平衡时间延长,同时平衡后絮体粒径要明显大于p H值大于7条件下形成的絮体.  相似文献   
3.
臭氧层破坏问题是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为了保护臭氧层,保护全球环境,国际社会在1985年制定了《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为了进一步落实《公约》,明确《公约》的目标和实施措施,1987年,国际社会又制定了《关于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政府对保护臭氧层十分重视,分别于1 989年  相似文献   
4.
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重在综合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云 《环境保护》2002,(12):21-23
本文结合当前西部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外,提出了必须建立生态建设的综合管理部门、建立生态恢复和治理基金以及实施生态综合治理的办法,把依靠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结合起来,实施“林、退、还、建、改”等具体措施。同时阐明:在水土条件差的地方必须尊重“先草后灌再乔”的规律,强调了“淤地坝”对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