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准识别返贫脆弱性,预防和化解返贫风险是“后扶贫时代”的工作重点。基于区域与个体尺度融合的新视角,运用BP神经网络法、熵值法和偏相关分析法对六盘山、秦巴山和大别山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区进行返贫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区返贫脆弱度大致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的空间格局;(2)三个典型县区域和个体返贫脆弱性评价结果均显示古浪县>新县>栾川县;(3)高返贫风险县域中,高生态暴露度特征最为显著,而高返贫风险家庭中,生计动力不足特征最为明显;(4)区域返贫脆弱性主导因子为自然环境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个体返贫脆弱性主导因子则为家庭劳动力综合素质、家庭收入、生计来源多样性、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婚姻成本等。  相似文献   
2.
金属喷涂层在青海盐湖水中的腐蚀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喷锌、喷铝、喷锌铝合金三种保护层材料在青海格尔木盐水湖进行1年暴露试验,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金属喷涂层材料的腐蚀情况,并将其与碳钢的实验结果相对照,初步探讨了其耐蚀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经过城市垃圾场的某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及矿山选址与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大型水泥建设项目为例,剖析项目在选址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容性,这些项目或由于与某些政策不相符;或由于法规、政策、规划颁布的部门不同,会出现不包容现象,而项目选址从其它角度考虑又很难调整。作为评估机构在评估这类项目时,应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发挥专家特长,协调几者关系,帮助建设单位调整项目方案,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科学公正地给出建设项目的评估意见,帮助审批部门把好关。  相似文献   
4.
屋顶绿化(roof greening)作为"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之一,是景观好、效果佳的城市雨水管控措施。使用给水厂铝污泥配制屋顶绿化基质,可缓解污泥填埋的用地压力,取得污泥资源化和减量化效果,进而阐明此类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中的主要关键问题:1)铝污泥是否存在铝和重金属的浸出; 2)铝污泥是否能直接用作种植基质; 3)铝污泥应如何处理并搭配其他基材制成轻型改良基质; 4)以铝污泥改良基质制成的屋顶绿化设施对雨水的滞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土壤pH约为7的景观应用上,铝污泥中铝和重金属的浸出量极少,对环境构成威胁甚微;铝污泥初期含水率为80%,性状不稳定,不宜直接作为屋顶绿化设施的种植基质使用,需干燥至60%以下;为满足屋顶绿化规范要求,还应搭配其他轻质、保水、保肥的基材(如椰糠、泥炭、腐殖土等)使用;在铝污泥(40%,体积分数,下同)、椰糠(35%)、珍珠岩(25%)的改良基质中栽种地被植物,植物生根率为100%,覆盖率长期维持75%以上,生长状况良好;在中雨标准(20 mm/h)和暴雨标准(45 mm/h)的降雨模拟中,设施雨水持蓄率分别达到89. 5%和37. 1%,对各类污染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更弥补了传统生物滞留设施对磷去除效果较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植被覆盖管理措施因子的时空格局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正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模型中的植被覆盖管理措施因子(C)可用来表示植被覆盖对土壤的防蚀作用,是评价土壤侵蚀的关键参数之一,而区域尺度高质量时间序列C因子的合理估算及空间分布特征是预测区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及时准确地掌握区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C因子,对研究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与植被的关系至关重要。选择南京市1988—2013年10期遥感影像,基于后向反射(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和遥感数据反演植被结构因子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构建LAI与C因子的量化耦合模型,通过~(137)Cs同位素示踪技术获取C因子的实测值,验证并探讨反演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1)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计算的传统植被覆盖度在整体上比基于LAI计算的植被方向性覆盖度偏大,得到的C值与实测值相比整体上偏小,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87. 829%;而基于LAI计算的C值与实测值接近,RMSE为30. 017%,能更好地反映实际的植被结构信息;(2)C值大于0. 3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建筑物较为密集、植被稀疏且植被结构简单甚至无植被覆盖的市区;C值小于0. 05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植被密集且植被结构复杂的丘陵山区,南京市C值的分布与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3)从全市整体来看,1988—2013年C值小于0. 05的抵抗土壤侵蚀能力较强的区域面积先由南京市总面积的15. 66%(1988年)减小到9. 43%(2006年以前),后逐渐增大到12. 07%;C值大于0. 3的抵抗土壤侵蚀能力较弱的区域面积先由南京市总面积的7. 29%缓慢增大到9. 22%(2002年),后迅速增大到12. 31%(2002—2006年),然后缓慢减小至11. 77%。所提出的基于BP神经网络和LAI反演的长时间序列C因子估算方法是可靠的,可为区域尺度土壤侵蚀定量遥感监测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水性油墨废水絮凝污泥为原料、采用一步炭化活化法制备了吸附剂,并将其用于阳离子蓝X-GRRL溶液(300 mg/L)的吸附处理。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吸附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得吸附剂的总孔体积为0.5 cm~3/g,平均孔径为7.12 nm;在吸附剂投加量0.6g/L、吸附时间420 min、吸附温度25℃、吸附pH 5.4的条件下,吸附量高达486.21 mg/g,脱色率达97.24%;该吸附剂对于阳离子蓝X-GRRL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效应模型很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7.
以胶乳生产废水脱水污泥为原料,利用硫酸对其进行磺化改性,制备吸附剂用于阳离子蓝X-GRRL染料溶液吸附脱色。文章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pH值和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热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污泥中成功接枝了磺酸基团;当阳离子蓝初始浓度为20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200 mg/L,吸附温度25℃,pH=5.5,150 r/min振荡吸附600 min时吸附容量达817 mg/g。热力学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吸附剂对阳离子蓝的吸附符合单分子层吸附理论,通过该模型计算在20℃理论饱和吸附容量为840.3 mg/g。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剂对阳离子蓝的吸附是吸热和熵增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喷锌、喷铝、喷锌铝合金三种保护层材料在青海格尔木盐水湖进行1年暴露试验,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金属喷涂层材料的腐蚀情况,并将其与碳钢的实验结果相对照,初步探讨了其耐蚀机理。  相似文献   
9.
王天依  潘颖  于淼 《环境科学研究》2021,34(11):2722-2730
煤炭城市表土的磁学特征与重金属累积存在密切联系,但其确切的数量关系仍然模糊.以阜新市主城区表土(0~2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磁化率及重金属(Cu、Zn、Cd、Hg)含量的测试以及空间插值分析,系统分析了表土的磁化率特征、重金属富集特征,并运用通径分析明确了二者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①阜新市主城区表土质量磁化率(χlf)、频率磁化率(χfd)平均值分别为196.88×10-8 m3/kg、2.41%,二者变异程度均较高;χlf高值主要集中在主城区的中心(围绕海州露天煤矿)及西北部,而χfd高值区则大体与χlf低值区对应,且呈斑状分布的格局特点.②Cu、Zn、Cd、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13、107.96、0.13、0.11 mg/kg,且点源污染特征明显;其中,Cu、Zn、Cd的富集多集中于经济活动频繁的主城区中心区域及海州露天矿的周边地带,Hg含量的高值区主要沿着细河呈东北-西南方向的带状分布特征.③主城区表土χlf与Cu、Zn、Cd的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且χlf与Zn、Cu含量存在χlf=-161.122+1.437[Zn]+4.729[Cu]的数量关系;χfd与Zn、Cd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χfd与Cd含量存在χfd=3.720-10.154[Cd]的线性关系.研究显示,阜新市主城区表土重金属存在明显富集,其中,Cu、Zn、Cd的累积程度与磁化率呈显著相关,在城市表土环境的监测治理工作中,宜采用简便快捷的磁化率测试以指示相应重金属的富集状况.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微观企业视角,选取100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和长江经济带100个空间单元作为研究样本,借鉴城市网络研究方法以及复杂网络理论,探索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网络的等级体系、空间格局、网络联系以及网络复杂性特征。研究表明:节点城市的网络组织能力差距明显,已形成区域性、次区域性、地方性以及次地方性4个层级所构成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装备制造业网络组织能力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特征,形成三大核心区,联系网络总体呈现出从长三角地区向长江中、上游地区逐渐拓展的趋势;同时整体网络结构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性、连通性,且复杂网络特征与城市网络地位具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